玩转单片机之三--串口通信,接收数据
,而是操作串口的方式不同,因为PC上数据发送基本上都会被缓冲后再发送。对于编程来说操作串口有三种方式,一、使用windows系统中自带的串口通信控件,这种方式使用起来比较简单,需要注意的是接收时的阻塞处理和线程机制。二、使用系统的API直接进行串口数据的读取,在windows和linux系统中,设备被虚拟为文件,只需要利用系统提供的API函数即可进行串口数据的发送和读龋三、使用串口类进行串口操作。在此只介绍windows环境下利用串口类编程的方式。
CSerialPort是比较好用的串口类。它提供如下的串口操作方法:
void WriteToPort(char* string, int len);
串口初始化成功后,调用此函数即可向串口发送数据。为了避免串口缓冲所带来的延时,可以开启串口的冲刷机制。
3. 下位机中的数据接收和协议解析
下位机接收数据也有两种方式,一、等待接收,处理器一直查询串口状态,来判断是否接收到数据。二、中断接收。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在此前的一篇关于串口通信的文章中详细讨论过。得出的结论是采用中断接收的方法比较好。
数据包的解析过程可以设置到不同的位置。如果协议比较简单,整个系统只是处理一些简单的命令,那么可以直接把数据包的解析过程放入到中断处理函数中,当收到正确的数据包的时候,置位相应的标志,在主程序中再对命令进行处理。如果协议稍微复杂,比较好的方式是将接收的数据存放于缓冲区中,主程序读取数据后进行解析。也有两种方式交叉使用的,比如一对多的系统中,首先在接收中断中解析“连接”命令,连接命令接收到后主程序进入设置状态,采用查询的方式来解析其余的协议。
以下给出具体的实例。在这个系统中,串口的命令非常简单。所有的协议全部在串口中断中进行。数据包的格式如下:
0x55, 0xAA, 0x7E, 0x12, 0xF0, 0x02, 0x23, 0x45, SUM, XOR, 0x0D
其中0x55, 0xAA, 0x7E为数据帧的帧头,0x0D为帧尾,0x12为设备的目的地址,0xF0为源地址,0x02为数据长度,后面接着两个数据0x23, 0x45,从目的地址开始结算累加、异或校验和,到数据的最后一位结束。
协议解析的目的,首先判断数据包的完整性,正确性,然后提取数据类型,数据等数据,存放起来用于主程序处理。代码如下:
if(state_machine == 0) //协议解析状态机
{
if(rcvdat == 0x55) //接收到帧头第一个数据
state_machine = 1;
else
state_machine = 0; //状态机复位
}
else if(state_machine == 1)
{
if(rcvdat == 0xAA) //接收到帧头第二个数据
state_machine = 2;
else
state_machine = 0; //状态机复位
}
else if(state_machine == 2)
{
if(rcvdat == 0x7E) //接收到帧头第三个数据
state_machine = 3;
else
state_machine = 0; //状态机复位
}
else if(state_machine == 3)
{
sumchkm = rcvdat; //开始计算累加、异或校验和
xorchkm = rcvdat;
if(rcvdat == m_SrcAdr) //判断目的地址是否正确
state_machine = 4;
else
state_machine = 0;
}
else if(state_machine == 4)
{
sumchkm += rcvdat;
xorchkm ^= rcvdat;
if(rcvdat == m_DstAdr) //判断源地址是否正确
state_machine = 5;
else
state_machine = 0;
}
else if(state_machine == 5)
{
lencnt = 0; //接收数据计数器
rcvcount = rcvdat; //接收数据长度
sumchkm += rcvdat;
xorchkm ^= rcvdat;
state_machine = 6;
}
else if(state _machine == 6 || state _machine == 7)
{
m_ucData[lencnt++] = rcvdat; //数据保存
sumchkm += rcvdat;
xorchkm ^= rcvdat;
if(lencnt == rcvcount) //判断数据是否接收完毕
state_machine = 8;
else
state_machine = 7;
}
else if(state_machine == 8)
{
if(sumchkm == rcvdat) //判断累加和是否相等
state_machine = 9;
else
state_machine = 0;
}
else if(state_machine == 9)
{
if(xorchkm == rcvdat) //判断异或校验和是否相等
state_machine = 10;
else
state_machine = 0;
}
else if(state_machine == 10)
{
if(0x0D == rcvdat) //判断是否接收到帧尾结束符
{
retval = 0xaa; //置标志,表示一个数据包接收到
}
state_machine = 0; //复位状态机
}
此过程中,使用了一个变量state_machine作为协议状态机的转换状态,用于确定当前字节处于一帧数据中的那个部位,同时在接收过程中自动对接收数据进行校验和处理,在数据包接收完的同时也进行了校验的比较。因此当帧尾结束符接收到的时候,则表示一帧数据已经接收完毕,并且通过了校验,关键数据也保存到了缓冲去中。主程序即可通过retval的标志位来进行协议的解析处理。
接收过程中,只要哪一步收到的数据不是预期值,则直接将状态机复位,用于下一帧数据的判断,因此系统出现状态死锁的情况非常少,系统比较稳定,如果出现丢失数据包的情况也可由上位机进行命令的补发,不过这种情况笔者还没有碰到。
对于主程序中进行协议处理的过程与此类似,主程序循环中不断的读取串口缓冲区的数据,此数据即参与到主循环中的协议处理过程中,代码与上面所述完全一样。
单片机串口通信接收数 相关文章:
- Windows CE 进程、线程和内存管理(11-09)
- RedHatLinux新手入门教程(5)(11-12)
- uClinux介绍(11-09)
- openwebmailV1.60安装教学(11-12)
- Linux嵌入式系统开发平台选型探讨(11-09)
- Windows CE 进程、线程和内存管理(二)(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