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嵌入式设计 > uC/OS-II在51单片机上的移植2

uC/OS-II在51单片机上的移植2

时间:11-22 来源:互联网 点击:

wave仿真以前的程序没有问题,不知是何缘故”。
由于我的OS程序已经在KEIL软件仿真和硬件上实际测试过,所以不可能是程序错。可能的原因只能是硬件仿真软件设置问题。本人用的是Medwin软件,在Insight上调试,使用uCOS51编译测试程序一样跑飞。即使添加修改后的startup.a51(详见《在51单片机上固化uCOS51的说明》)也不正常。我发现Medwin似乎没有编译startup.a51,因为它把该文件加在了other Files目录下而不是source Files目录,于是我猜测只有放在source Files目录下的文件才被编译。由观察知,以.c和.asm做后缀的文件均被放在此目录下且被编译。于是我立即将startup.a51改成startup.asm并加入项目编译,结果测试正常。不必担心startup改名造成冲突,KEIL在链接目标文件时会自动处理重名段,本目录的文件优先级高(我是这么理解的,具体原理不清楚,这只是根据实践得到的结论,希望了解此处理过程的朋友能告之,不胜感激。)。

具体做法如下:
1。按《在51单片机上固化uCOS51的说明》一文修改startup.a51,并将其更名为startup.asm。
2。将startup.asm、yy1.c、os_cpu_c.c、ucos_ii.c、os_cpu_a.asm五个文件加入项目编译。
3。运行

在51单片机上固化uCOS51的说明:
近来,收到多位网友来信询问uCOS51在51单片机上的固化问题,归纳其焦点就是:为什么OS在KeilC51上模拟可以正常运行,但把它烧录在CPU上却不能工作?理论上,程序在软件仿真通过测试后,将其烧录在硬件上,硬件调试应该一次成功。许多网友也有这个经验,可为什么在调试uCOS51时失效了呢?难道操作系统调试很特殊吗?
其实问题出在重入函数的引入。原来KEILC51软件仿真在不修改startup.a51文件的情况下,缺剩使用64K外部RAM,它把0000H-FFFFH全部仿真为可读写的RAM,而用户的硬件系统可能没有用到那么大的RAM空间,比如只用了8K/16K/32K等,或者用户把一些地址空间映射给了别的设备,比如8019AS等。在没有调用OSTaskCreate前,定义为reentrant的函数将用FFE0H做仿真堆栈栈顶指针,而此处在用户的系统里不是RAM,造成程序跑飞。比如在我的用户板上,将FE00H-FFFFH空间的一部分分配给8019AS使用,如果把demo程序编译后直接烧到51上,将不能运行。解决办法是根据系统RAM配置,修改startup.a51文件,并将其加入项目编译,如下所示:

XBPSTACK EQU 1 ; set to 1 if large reentrant is used.
XBPSTACKTOP EQU 07FFFH+1; set top of stack to highest location+1.

按此修改后,在有32K外部RAM的系统上可以正常运行。用户可根据自己XRAM的实际配置情况修改startup.a51相关参数,并将其添加到项目里编译。不必理会KEIL/C51/LIB目录下的同名文件,此处的startup.a51优先级高,KEIL将按此处该文件的配置编译项目。
这也解释了有些网友问到的,“为什么加入reentrant关键字,在软件仿真时正确,烧在芯片上就死机,去掉reentrant后两者都正常”的问题。由于大多数人很少使用重入函数,往往不了解这个细节,特此提请大家注意。

关于uCOS51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还可能是因为串口波特率和OS_TICKS_PER_SEC及TH0、TL0设置不正确引起的。demo程序默认使用22.1184MHz晶体,19200波特率,切换频率为50Hz。为此,1。在SERIAL.C中设置“TL1=0xFD;TH1=0xFD;”使波特率为19200;2。在OS_CPU_C.C和OS_CPU_A.ASM中设置“TH0=0x70;TL0=0x00;”使时钟节拍tick=50次/秒;3。在OS_CFG.H中设置OS_TICKS_PER_SEC为50Hz。用户应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修改这些参数,否则运行不正确。

定时器初值设置:

定时器0用于时钟节拍发生器
/
} wt[MaxLenWordTable];
} WORDTABLE;

取词
bit GetWord(unsigned char *ComBuf,WORDTABLE *WordTable)
{
int i=0;
int j=0;
int k=-1;
int StrFlag=0;
int SentenceEndFlag=0;
char ch;

WordTable->Num=0;
WordTable->LeftCurveNum=0;
WordTable->RightCurveNum=0;

ch=ComBuf[0];
while(!SentenceEndFlag&&i if((ch>=’0’&&ch<=’9’)||(ch>=’a’&&ch<=’z’)||(ch>=’A’&&ch<=’Z’)||(ch==’.’)){
if(StrFlag==0){
StrFlag=1;k=k+1;j=0;
if(k>=MaxLenWordTable) return 0;
WordTable->wt[k].Str[j]=ch;
WordTable->Num=k+1;
}
else{
j=j+1;
if(j>=MaxLenWord) return 0;
WordTable->wt[k].Str[j]=ch;
}
}
else if(ch==’ ’||ch==’,’||ch==’(’||ch==’)’||ch==’\0’){
if(ch==’(’) WordTable->LeftCurveNum++;
if(ch==’)’) WordTable->RightCurveNum++;
if(StrFlag==1){
StrFlag=0;j=j+1;
WordTable->wt[k].Str[j]=’\0’;
WordTable->wt[k].Length=j;
}
if(ch==’\0’) SentenceEndFlag=1;
}
else{
return 0;
}
i=i+1;
ch=ComBuf[i];
}
if(i if(WordTable->LeftCurveNum==WordTable->RightCurveNum) return 1;
else return 0;
}
else{
return 0;
}
}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