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射频和无线通信 > 射频无线通信文库 > GTI 5G系统概念验证白皮书

GTI 5G系统概念验证白皮书

时间:09-07 来源:5G通信技术 点击:

共享信道NR-PDSCH进行发送。

NR支持4类PRACH前导格式,其长度为839,子载波间隔为5/1.25KHz。其中,5KHz的子载波间隔用于高速(低于500Km/h)和中等小区半径(小于14Km)的场景。NR也支持其他一些PRACH前导格式,其序列长度更短,15/30/120/240KHz子载波间隔所对应的OFDM符号数分别为1/2/4/6。采用更短序列的PRACH前导可用于在RACH occasion内支持gNB Rx波束扫描,这对小小区、高速和高频比较有用。NR中支持4步RACH过程,可以对ss块与RACH资源和/或前导的子集间的关联性进行配置,以帮助后续消息中的下行波束识别。

NR中,为了进行RRM测量,可以对不同信号进行下行测量。空闲模式下的UE使用小区专用的SS块对小区进行测量,来获取小区质量,而不用识别多个波束或者多个TRP。连接模式的UE除了使用ss块之外,还可以使用UE专用的CSI-RS来进行移动性测量。进行同频连接模式的测量时,可以配置最多2个测量窗口周期,便于UE对不同小区进行测量。

3.3.4      功率控制

对于NR-PUSCH,至少在eMBB场景下,需要支持开环功控和闭环功控。开环功控基于链路损耗的估算结果,而上链路损耗可以在波束测量所使用的DL RS的某一个上进行测量。需要注意的是,波束测量RS包括CSI-RS和用于移动性的RS。可以使用同一个gNB天线端口来进行多个进程上的链路损耗的测量。

支持分数(Fractional)功率控制。闭环功控基于网络信令。动态上行功率调整也会予以考虑。

不同信道/RS(如PUSCH、PUCCH和SRS等)可分别进行功率控制过程。

NR支持波束相关的功率控制,也支持UE侧multiple panel的功率控制。

3.4         其他技术

3.4.1      HPUE (高功率终端)

NR初期部署中,6GHz以下频段中最值得关注的频段之一为C-band。与2G、3G和LTE所使用的低频段相比,C-band的穿透损耗会更大,这需要通过先进的空间处理技术来解决,如基站侧的mMIMO和UE侧的多路接收技术。TDD系统已经在世界上很多地方部署了,多数场景下,低频段用于扩大覆盖,高频段用于增强容量。由于高频TDD频段的信号穿透性能更差,因此增加上行发射功率有利于增强TDD频段的性能,改善总体用户体验。引入26dBm最大发射功率的class 2终端,高频段也能增强室内外覆盖、容量和用户体验。26dBm可以由一个上行通路来实现,也可以采用2个23dBm的上行流进行合并。HPUE(高功率终端)已经在LTE Band 41中成功应用了,它在NR 3.5GHz频段的使用已经在3GPP R15 WID中通过了。

4.   5G PoC验证

为了验证5G NR的关键特性,验证典型用户场景下的相关性能,本章对PoC系统的基本配置和验证场景进行了定义。

4.1         PoC系统配置

5G PoC系统主要包括5G NR基站和终端设备。基站和终端设备的特性应当与3GPP R14 NR的Study item的架构相一致。PoC系统的关键配置设定如下。除了配置之外,也应当支持其他一些与PoC系统工作相关的基本过程,当然这与设备的具体实现方式有关系。

PoC系统的关键配置如下:

工作频段:3400MHz – 3600MHz

系统带宽:大于等于100MHz

输出功率:宏站部署时~200W

参数集和帧结构应当与3GPP R14架构相一致

调制阶数:下行支持QPSK、16QAM、64QAM、256QAM。上行支持QPSK、16QAM、64QAM。

天线端口:最大64T/64R,天线振子:>=128(基站侧)

天线端口:2T/4R或者4T/8R (UE侧)

多天线技术:

下行:SU-MIMO的最大层数建议根据UE能力来确定(如CPE为8,智能终端为4);MU-MIMO的最大层数建议不小于16。

上行:SU-MIMO的最大层数建议根据UE能力来确定(如CPE为4,智能终端为2);MU-MIMO的最大层数建议不小于8。

4.2         验证测试项

验证过程中,吞吐量、时延和覆盖是最重要的性能指标。

验证测试项罗列如下:

峰值速率

UL/DK单用户峰值速率(或者频谱效率):

验证单用户位于小区中"最好(Best)"点位置上的UL/DL峰值速率(或SE)。

UL/DK小区峰值速率(或者小区频谱效率):

验证多个用户位于小区中"最好(Best)"点位置上的UL/DL峰值速率(或小区SE)。

平均吞吐量

SU-MIMO:平均UL/DL小区吞吐量

评估不同干扰级别下的SU-MIMO的DL/UL小区吞吐量。好/中/差点上的用户比例为1:2:1。

       MU-MIMO:平均UL/DL小区吞吐量

评估不同干扰级别下的MU-MIMO的DL/UL小区吞吐量。好/中/差点上的用户比例为1:2:1。

覆盖范围: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