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测试测量 > 测试测量技术文库 > 无损检测文化概论介绍

无损检测文化概论介绍

时间:01-09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到17世纪以后,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了力学三大定律,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物理学完整理论体系 经典物理学。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创立了经典力学。从17世纪到19世纪,经典物理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惠更斯提出光的波动说,导出了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折射定律,并解释了双折射现象;焦耳和赫姆霍兹等人完成了热力学和分子物理学;富克林提出了“正电”、“负电”的概念,以后出现了库仑定律,法拉弟定律;麦克斯韦建立了电磁场理论;惠更斯 菲涅耳原理解释了波的直线传播及折射现象;奥斯特发现了电流可以使周围的磁针偏转;焦耳和楞次先后发现了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称之为焦耳 楞次定律;多普勒发现振动所产生的波源与波的频率会出现不同的现象,称之为多普勒效应;傅科发现处在迅变磁场中导体内部会产生感应电流,这种电流会象旋涡一样的运动,被称为涡电流;瑞利从理论上分析了光的散射现象,称之为瑞利散射;瑞利的《声学原理》为近代声学奠定了基础;居里兄弟发现石英晶体受压力时,它的表面会生产电荷,电荷量与压力成正比的现象,称为压电效应;到了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揭开了现代物理学的革命序幕;1896年贝可勒尔发现铀的放射线,标志着原子物理学的开始。1898年居里夫妇在研究了放射性物质后发现了镭;1899年卢瑟福通过实验还分出两种射线即α射线和β射线;1900年,维拉德发现放射线中还有一种不受磁场影响的射线,称之为γ射线;1905年爱因斯坦创立了狭义相对论,揭示了时间与空间的本质联系,提出了光量子理论,解释了光电效应现象,揭示微观物体的波粒二象性,引起了物理学基本概念的重大变革,开创了物理学的新纪元;1915年爱因斯坦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标志着物理学进入到现代物理的新时代。

从古代物理、经典物理到现代物理,从阿基米德浮力学、牛顿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一串串闪耀着的智慧光辉的科学家的名家名字和他们的成就,至今使我们当今从事无损检测的科技工作者感到无限景仰;物理学的一个个原理,一个个效应,都出现在当今《无损检测》的教科书上,使我们读起来至今仍然是感到哪么的深奥,然后当它们转化为具体的检测方法时,使我们感到又是哪么的亲切,掌握检测技术是哪么的得心应手。物理学的发展,孕育了丰厚的无损检测文化历史底蕴,物理学是无损检测技术的摇篮。今天重温无损检测文化的历史底蕴,象一把启迪无损检测科学技术知识殿堂的钥匙,给我们智慧和力量,让我们勇敢地去迎接现代科学技术的挑战,为现代化的工业作出贡献。

3.现代无损检测体系的建立和无损检测文化的形成

以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为标志,无损检测作为一门多学科的综合技术正式开始进入工业化大生产的实际应用领域。

1900年法国海关开始应用X射线检验物品,1922年美国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工业射线实验室,用X射线检查铸件质量,以后在军事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射线检测至今仍然是许多工业产品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1912年超声波探测技术最早在航海中用于探查海面上的冰山,1929年超声波技术用于产品缺陷的检验,至今仍是锅炉压力容器、铁轨、重要机械产品的主要检测手段。

早在我国春秋时期《吕氏春秋》有“慈(磁)石召铁”的说法,但磁力检测真正工业产品检测还是二十世纪初的事。30年代用磁粉检测方法来检测车辆的曲柄等关健部件,以后在钢结构件上广泛应用磁粉探伤方法,使磁粉检测得以普及到各种铁磁性材料的表面检测。

毛细管现象是土壤水份蒸发的一种常见现象,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出现,将“毛细管现象”的原理成功地应用于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开口缺陷的检验,其灵敏度与磁粉检测相当,它的最大好处是可以检测非铁磁性物质。

经典的电磁感应定律和涡流电荷集肤效应的发现,促进了现代导电材料涡流检测方法的产生。1935年第一台涡流探测仪器研究成功。五十年代初,德国科学家霍斯特发表了一系列有关电磁感应的论文,开创了现代涡流检测的新篇章。

到了二十世纪中期,在现代化工业大生产促进下,建立了以射线检测(RT)、超声检测(UT)、磁粉检测(MT)、渗透检测(PT)和电磁检测(ET)五大常规检测方法为代表的无损检测体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相互间的渗透,新的无损检测技术不断涌现,新的无损检测方法层出不穷,建立起一套较完整的无损检测体系,覆盖工业化大生产的大部分领域;在无损检测体系建立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无损检测文化。

无损检测文化内涵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