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电源设计 > 多路输出正激式变换器耦合滤波电感的设计

多路输出正激式变换器耦合滤波电感的设计

时间:02-14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如果希望纹波电流大部分流入高压输出UO2′这一路,则要求L12′比L11小得多。归一化电路如图7所示。对耦合电感进行特殊的工艺设计,就可以达到以上的目的。为了使低压输出UO1的漏感较大,可使UO1的滤波绕组位于电感的内层,而UO2的绕组位于外层,就可达到以上的目的。对于EE型铁氧体磁芯,漏感量通常小于互感量的10%,如果两个绕组双线并绕,该值约为2%。

图8为图7电路的归一化小信号模型。由于L12′较L11小得多,为简化分析,可忽略L12′,并假设UV1、UV2为0。在图8中,互感Lm和C2′组成主LC滤波器,而由L11和C1组成附加的LC滤波器。而如果附加的L11、C1滤波器的Q值大于1,控制环可能产生不稳定。特别是如果选定15V输出(UO2)作反馈环,虽然15V输出控制稳定,5V输出(UO1)有可能在L11-C1的谐振频率上产生自激。所以应使L11、C1滤波器Q值小于1。如果选定5V(UO1)作反馈环,则电路为两级LC电路控制,有可能产生180°的相移。由于Lm较大,采用电流控制方式时,将使第一节LC电路远离90°的相移,对系统的稳定性十分有利。

4仿真结果

对无耦合和有耦合电感的两路输出正激变换器的仿真电路分别按图1、图2进行。

为便于观察,设UO1为5V、10A,UO2也为5V、10A,主控网络为UO1,开关频率f=100kHz,L1=L2=10mH,有耦时,耦合系数为0.95,电感量L11=0.5μH,且位于UO1输出,C1=C2=3000μF,ESR1=ESR2=0.1Ω

仿真结果如图9所示。

5设计实例

图2电路中,输出1:5V,20A100W

输出2:15.8V,5A80W

归一化输出2:5.27V,15A80W

首先决定主变压器输出绕组和耦合电感的匝数比。

N2∶N1=(15.8+1)∶(5+0.6)=16.8∶5.6=3∶1(8)

初级MOS管截止时计算电感量,占空比最小(D=0.25)时,对100kHz开关频率,最大截止时间Δt=7.5μs,最大纹波电流ΔIm=6A(满载电流的17%),则有:

Lm=E·Δt/ΔIm=5.6×7.5/6=7μH(9)

设5V输出端的漏感为700nH(7μH的10%),附加100nH的引线电感,则L12′为11nH(=100nH/n2),则IL的分配为:

输出1:6A·11/(800+11)=0.08App

归一化输出2:6A·800/(800+11)=5.9App

输出2:5.9A/3=2App

设最小负载电流(ΔI),

输出1:0.5A

输出2:2A

最大输出纹波(ΔU)要求

输出1:0.05V(输出的1%)

输出2:0.15V(输出的1%)

C1=(ΔI)/(8fΔU)

=0.5/(8×105×0.05)=12.5μF(10)

ESR1=ΔU/ΔI=0.05/0.5=0.1Ω(11)

C2=(ΔI)/(8fΔU)=2/(8×105×0.15)

=16.7μF(12)

ESR2=ΔU/ΔI=0.15/2=0.075Ω(13)

实际使用中,由于电解电容器的ESR与直径有关,实选:

C1:10V,1000μF,0.1Ω

体积(D×H):1.3cm×2.9cm

C2:25V,470μF,0.07Ω

体积(D×H):1.7cm×2.9cm

对上述参数的试验电路实测结果如下:

输入电压220V,输出1为5V、10A;输出2为15.8V、3A。

5V纹波Vpp=28mV,15.8V纹波Vpp=80mV。  当输出1为5V、10A负载时,输出2为15.8V的负载从1A变为5A时,其电压从16.0V变化至15.5V,纹波则在75mV~105mV之间变化。

6几点说明

(1)由于绕制工艺的不同,漏感将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为控制2%~10%的漏感范围,最好采用罐形或环形磁芯,双线并绕,低压绕组在里层,或“三明治”绕法,将低压输出滤波绕组夹在高压输出滤波绕组之间,低压输出的纹波将大大减小。

(2)在前述的分析中,整流、续流对管不可能完全对称,而两路输出的对管的正向压降也会不同。这种不同只会影响输出电压的大小,而对纹波电流的影响,则可通过前述的“漏感”方法予以消除。

(3)上述“漏感”方法有时不易控制,可以用耦合电感匝数的小量变化获得同样的效果。对于纹波要求较小的那一路输出的绕组匝数,可乘以110或105的系数。

如果另外加一个独立的小电感,也可以获得同样的效果。

(4)上述的分析是以两路输出同为正电压进行的。如果一组输出为负,则耦合电感的同名端应予变化。对于双线并绕的情况,只要将一组绕组的出端与入端对调即可。只是这种对调使两个绕组中的电流方向相反,因而会产生附加的纹波电流。所以实际的绕制工艺,应一组采用顺时针方向绕制,另一组采用反时针方向绕组,这样可获得最佳效果。

(5)上述两路输出的分析也适用于三路或更多路输出的情况。但首先要满足电感的匝数比等于主变压器的输出绕组的匝数比,再考虑漏感对纹波的影响。

(6)本文分析的耦合滤波电感的原理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