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电源设计 > 浅谈变频技术在节能工程上的应用

浅谈变频技术在节能工程上的应用

时间:01-17 来源:互联网 点击:

频率,t 为时间常数,P为电机的极对数,n1正比电源频率f,从电机的结构上我们看到定、转子之间没有任何电的连接,基于磁场感应和机械惯性,转子的转速和定子旋转磁场的转速总是不同步,差一个转差数(一般为n1的1%——1.8%,)称为转差率S,由此可见电机的转速也正比于电源的频率。n2=t*f(1-s)/p从异步电动机变频时机械特性曲线中,我们不难看出转速的变化对电机的转矩影响较小,对于传动机械功率要求完全可以满足。变频调速控制是在降低输出频率的同时输出电压也相应降低,转矩正比输出电压。转矩也会有些减少。这种纯电气调速系统是人为地改变电动机的机械特性来获得不同的转速,直接与拖动机械相连接不需原机械设备做任何调整,这对于节能改造成本,保持原有机械性能都大有好处。变频传动调速的特点是:

  1 、不用改动原有设备包括电机本身;

  2、可实现无级调速,满足传动机械要求;

  3、变频器软启、软停功能,可以避免启动电流冲击对电网的不良影响,减少电源容量的同时还可以减少机械惯动量,减少机械损耗;

  4、不受电源频率的影响,可以开环、闭环手动/自动控制;

  5、低速时,定转矩输出、低速过载能力较好;

  6、电机的功率因数随转速增高功率增大而提高。使用效果较好。

  三、风机、水泵节能-----变频控制

  机电设备配合设计原则:电机的最大功率必须满足负载下的机械功率和转矩,对于不同的负载,最大值并非时时刻刻都发生、负载的变化是非线性的,而电机的输出功率却是恒定的,这就意味着在非最大负载时电机输出了相当一部分多余功率,电能也就白白浪费掉了。风机、水泵类就是较典型例子。

  风机、水泵类风量和流量的控制在过去很少采用转速控制方式,基本上都是由鼠笼型异步电动机拖动,进行恒速运转,当需要改变风量或流量时,事实上都采用调节挡风板或节流阀。这种控制虽然简单易行,能满足流量要求,但对电机来讲,从节省能源的角度来看是非常不经济的。生产中很容易检测出来。

  这类设备一般都是长时间运行,甚至很久不停机。在实际检测中发现,除在极短时间流量最大值外,近90%时间运行在中等或较低负荷状态,总用电量至少有40%以上被浪费掉。采用变频调速控制,对风机、水泵类机械进行转速控制来调节流量的方法,对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四、风机、水泵的节能方法

  从流量控制原理上讲,风机、水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基本相同。

  1、具体测试某工厂炉底风机散热控制系统,冶炼炉根据不同材料、需要不同的炉底冷却温度,设计满足最大冷却风量设计为四台18.5KW4极叶轮式风机,全功率运转,但用最大冷却风量的概率极低。冶炼常用几种材料,四台风机对开风量过大;对开两台时,达不到冷却要求;对开一对再侧开一台,冷却不均、无法满足工艺要求;原设计4台对开风机靠调节挡风板可满足冷却要求,但对电机来讲,浪费电能。风板全开时,运行电流24A,全关闭时22A,输入功率从17.0KW—18.5KW变化,节电率不足8%。

  针对这一特殊要求制定方案,对其中两台对开电机进行开环变频调速控制,配合两台全速风机,即满足不同材料的温控要求,又能节约电能。按照这一方案进行改造后,节电效果非常明显。针对其中一种材料需固定频率控制进行冷却,几个月才换一次,设定频率在25—35之间,完全满足冷却要求。工频下运行时一台18.5KW风机(经变频器输出),每小时耗电为11.9度/小时,日耗电量为:285.6度/24小时。在正常运行时根据不同材料的温度要求,设定频率分别为:25Hz、30 Hz、35 Hz、40 Hz和45 Hz。运行测定参数如下:

  

  需要指出的是:变频器当输出频率降低时,输出电压也相应降低,输入功率明显减少,对应频率降低时电压降低电机不会有温升,若频率不变时电压降低至浮动电压下限值时,电机就会有温升。

2、水泵节电:同风机原理很相近。以某酒店750TRT中央空调冷水机组水系统90KW冷冻泵和55KW冷却泵为例:主机制冷是根据温度的变化而工作,是非线性负荷,而水泵电机基本上是线性恒功率输出。1台55KW冷却水泵靠调整阀门来改变流量,虽然能满足主机运行要求,但对于电机来讲节电意义不大,阀门的全开和全闭,电流从107A—97A之间变化,平均节电不足7%。通过改造采用温度控制为主,压力控制为铺进行闭环变频控制水泵电机,水泵电机平均节电率都在30%以上;90KW冷冻水泵电机靠调节阀门电流在163—148A之间变化,平均节电不足6%,经闭环控制变频调速改造后,节电率平均也在30%以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节电空间呢,因为中央空调系统设计时的最大容量是以人流、气温、空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