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电源设计 > 电磁干扰及常用的抑制技术

电磁干扰及常用的抑制技术

时间:02-08 来源:互联网 点击:

从而提高磁屏蔽能力。

2.1接地技术

接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避免雷击、漏电、静电等危害。此类地线称为保护地线,应与真正大地连接。另一个是为了保证设备的正常工作,如直流电源常需要有一极接地,作为参考零电位。传输信号传输也常需要有一根线接地,作为基准电位,传输信号的大小与该基准电位相比较。另外,对设备进行屏蔽时在很多情况下只有与接地相结合,才能具有应有的效果。接地系统又分为保护地线、工作地线、地环路和屏蔽接地四种。

1、保护地线

为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运行安全,电气设备的机壳、底盘都应该接地。常用的电源插座或配电板上都有保护地线。图1-3为交流单相220V供电线路中的三根线:火线、中线、地线。正常工作时电流从火线流经负载,由中线返回,保护地线上无电流流过。若线路发生绝缘击穿或出现故障时,使火线与机壳相连,则保护地线上流过很大故障电流,使火线上的保险丝熔断,从而切断电源。因为机壳是通过保护地线与大地相连的,机壳始终保持大地电位,所以即使人接触机壳也不会发生危险的。按照直接接触安全操作电压的规定,普通环境电压应为48V以下,潮湿环境和手持设备应在24V以下,超过上述值即应妥善接地。

2、工作地线

工作地线是给电源和传输信号提供一个等电位,但在实际电路中工作地线常常兼作电源和信号线的回流线。工作地线总具有一定的电阻和分布电感,一般电阻很小可忽略,但高频时电感的感抗不能忽略。当回流流过工作地线时就会在地线的阻抗上产生压降,因此各点的电位不同,任意两点存在着一定的电位差,就可、能产生共阻抗干扰。为了消除或抑制这种干扰,地线设计的一般原则为:①尽可能使接地电路各自形成回路,减小电路与地线问的耦合。②恰当布置地线,使地电流局限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③根据地线电流的大小,选择相应形状的地线和接地方式。常用的有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方式。


图1-4单点串联接地方式

(a)单点串联接地(b)单点串联等效电路

(1)单点接地。单点接地包括单点串联接地和单点并联接地。图1-4所示为单点串联接地方式,电路1、2、3的接地点由工作地线串联起来,然后接地。

单点并联接地方式是将电路1、2、3各自独立地在同一点接地,如图1-5所示,电流I2、,I3就不可能流经I1,,因此就不会产生共阻抗干扰。

图1-5单点并联接地方式

(a)单点并联接地(b)单点并联等效电路

(2)多点接地。

图1-6多点接地方式

为了改善地线的高频特性,把需要接地的电路就近接到一金属面上,如图1-6所示。各电路接地点到金属面的引线要尽可能缩短。金属面导电好、面积大,因而本身阻抗很小,不易产生共阻抗干扰。在设备中常用机壳作地线。高频电路(f>100MHz)一般多采用该接地方式。但在印制板上,作为地线的金属面一般都比较大,这种情况无论高频电路还是低频电路都可多点就近接地。

3、地环路

地环路是由于电路多点接地并且电路问有信号联系时形成的干扰,而不是指由于地线本身构成的环路,如图1-7所示。在外界电磁场的影响下由于产生感应电动势而产生电流,使得在地线阻抗上有电压降,而导致产生共阻抗干扰。电路1在A点接地,电路2在B点接地,有一根信号线连接两电路,由于信号线和地之间构成了地环路ABCD,如果A点和B点的电位不同,就存在一定的电位差UAB,或者由于外界电磁场比较强,在地环路ABCD中产生感应电动势UAB,UAB叠加在有用信号Es上一起加到负载Z1上,从而产生干扰,这种干扰是差模干扰。

1-7地环路的构成 1-8多层隔离变压器

用阻隔地环流措施减小干扰,常用的方法有变压器隔离、扼流圈隔离、光电耦合隔离和继电器隔离等。

(1)变压器隔离。

隔离变压器是最常见的隔离器件之一,用来阻断干扰信号的传导通路,并抑制干扰信号的强度。图1-8所示为一种多层隔离变压器。在变压器的一次侧和二次侧线圈处设有静电隔离层S1和S2,还有三层屏蔽密封体。S1和S2的作用是防止通过一次侧和二次侧绕组的耦合相互干扰。变压器的三层屏蔽层,其内外两层用铁起磁屏蔽的作用,中间用铜与铁心相连并直接接地,起静电屏蔽作用。这三层屏蔽层是为了防止外界电磁场通过变压器对电路形成干扰。这种隔离变压器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2)扼流圈隔离。

当传输的信号中有直流分量或很低频率成分时,就不能用隔离变压器,而需要采用扼流圈来阻隔地环路,如图1-9所示。扼流圈的两个绕组的绕向和匝数都相同,信号电流在两个绕组中流过时产生的磁场恰好抵消,所以扼流圈并未起到扼流作用,可较顺利地传输信号电流。地线中的干扰电流流经两个绕组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