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蓄电池常见故障排除与日常维护
即可使用;对腐蚀较严重的蓄电池,如果是电解液密度过高,可将其调整到规定值,在不充电的情况下继续使用;对于腐蚀严重的蓄电池,如筋条、框架断裂、活性物质脱落等,则需要更换极板。
2.4极板短路
蓄电池正、负极板直接接触或被其它导电物质搭接称为极板短路。此故障的现象表现为蓄电池充电时端电压回升相对缓慢,若用蓄电池放电测试端电压时,电压很低且会迅速下降为零。电解液温度迅速升高,相对比重上升很慢,充电未期气泡很少。以下几种情况会造成极板短路:①隔板损坏使正、负极板直接接触;②活性物质沉积过多,会将正、负极板连通;③极板组弯曲,铅蓄电池过量放电,或者极板活性物质脱落较多,或者蓄电池中含有杂质,都会造成极板弯曲;④导电物体落入电解液内。
对出现极板短路的铅蓄电池,排除故障的方法为:出现极板短路时,必须将蓄电池拆开检查,找出出现极板短路的原因。或者更换破损的隔板,或消除沉积的活性物质,或校正或更换弯曲的极板组等。对出现极板短路的蓄电池充放电流不要过大,更不要过放电。2.5自放电
蓄电池的自放电,是指蓄电池在开路搁置状态时,其容量自然损耗的现象称为自放电[5]。完全消除自放电是不可能的。一般情况下,维护良好、充足电的蓄电池在20℃~30℃的环境中开始搁置28天,其容量损失超过20%,称为自放电过大。以下几种情况会造成自放电故障:①电解液不纯,杂质与极板之间以及沉附于极板上的不同杂质之间形成电位差,通过电解液产生局部放电,新蓄电池添加的电解液应是使用纯净的蓄电池专用硫酸和蒸馏水按要求配制成的,蓄电池的加液孔必须完好无损,加液孔盖上的通气孔应保持通畅,保证充放时产生的氢气、氧气能及时逸出;②蓄电池长期存放,硫酸下沉,使极板上、下部产生电位差引起自放电,对闲置待用的蓄电池,应定期补充充电;③蓄电池溢出的电解液堆积在电池盖的表面,使正、负极柱连通,应经常检查蓄电池盖是否清洁,有无积垢或电解液,确保蓄电池盖清洁;④蓄电池过热,蓄电池离热源过近,处于高温环境下工作,使负极海锦状铅溶解加快,析氢时增加,负极板自放电加剧,因此蓄电池离热源过近应有隔热措施。
排除的方法为:如果因其电解液混入金属杂质,可将其正常放完电后,倒出电解液,用蒸馏水反复清洗干净,再加入新电解液;在充电的同时,用蒸馏水调电解液密度至1.26g/cm3,充足后将密度调至规定值。自放电较为严重时,应将电池完全放电,倒出电解液,取出极板组,抽出隔板,用蒸馏水进行清洗,清除极板和隔板之间的杂质,加入纯净的电解液重新充电后使用。如果只有少数单格自放电,可分解后更换隔板以及清除槽底沉淀物。
3外部故障
常见汽车蓄电池的外部故障见表1[6]。
表1常见汽车蓄电池的外部故障
4使用与维护
4.1蓄电池及配件清洗
如果蓄电池外壳和托架需要清洗,按以下步骤进行清洗:清洗蓄电池时,最好从车上拆下蓄电池,用苏打水溶液冲洗整个壳体(图1),然后用清水冲洗蓄电池并用纸巾擦干。对蓄电池托架,可先用镊子刀刮净厚腐蚀物,然后用苏打水溶液清洗托架(图2),之后用水冲洗并干燥。托架干燥后,漆上防腐漆。
图1清洗蓄电池图2清洗脱架
如果极桩和电缆卡子需要清洗,按以下步骤进行清洗:可先用苏打水溶液清洗,再用专用清洁工具进行清洗。清洗后,在电缆卡子上涂上凡士林或润滑油防止腐蚀。注意蓄电池及其配件清洗前,要拧紧加液孔盖,防止苏打水溶液进入蓄电池内部。
4.2蓄电池电解液液面高度的检查
电解液液面高度检查的方法有目测法和玻璃管观察测量法(如图3)。观察或测量电解液液面应在蓄电池外壳上、下液面线之间。
图3玻璃管观察电解液液面高度图4检测电解液密度
当电解液液面过低时,应加注蒸馏水,以恢复正常的液面高度。除非确知电解液溅出,否则不许添加硫酸溶液。
4.3蓄电池电解液密度的检查
蓄电池要经常检查电解液的密度,一般汽车蓄电池每行驶(6000-7500)km,应检查电解液的相对密度。检查电解液密度用吸式密度计检测(图4)。
由于充放电过程中,电解液密度随之变化,因此通过测量电解液密度可判断蓄电池充放电程度。12V蓄电池充电程度与电解液相对密度见表2。也可以通过测量电解液密度来判断蓄电池故障(见表4)。
表2蓄电池的充电程度与电解液相对密度
4.4蓄电池放电程度的检测
蓄电池的放电程度用高率放电计检测,对于技术状态良好的蓄电池,当以启动电流或规定的放电电流连续放电15s时,测量电压应不低于规定值。也可以测量电压判断蓄电池故障[6],见表3。
表3测量电压判断和处理蓄电
- 拆除汽车蓄电池连接线时需要注意什么(11-18)
- 汽车蓄电池日常怎么维护?(11-18)
- 电源设计小贴士 1:为您的电源选择正确的工作频率(12-25)
- 用于电压或电流调节的新调节器架构(07-19)
- 超低静态电流电源管理IC延长便携应用工作时间(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