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讨论新型供电技术
图3 典型的无接触电磁感应式推挽谐振电能传输电路原理图
4 电磁共振(Resonance technology)方式电能传输
4.1 电磁共振式电能传输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磁共振传送方式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于2007年研制成功,主要是利用物理学的“共振”原理——两个振动频率相同的物体能高效传输能量,如共振引起的桥面坍塌、雪崩等事例。当电源发送端的振荡磁场频率和接收端的固有频率相同时,接收端就产生共振,实现能量的无线传输。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共振来传送电能,这里的关键就是要实现“强共振磁耦合”(Highly Resonant Magnetic Coupling)。
4.2 电磁共振式电能传输的关键技术
在这项技术中,发送端和接收端的线圈被调校成了一个磁共振系统,通电后能够以固定的频率振动。能量传输不受空间障碍物(非磁性)影响,与电磁感应式比较,传输距离远、传输效率较高。由此可以看到,传输效率与发送、接收能量单元的直径相关,传送面积越大,传输效率越高;传输效果与频率及天线尺寸关系密切。目前发射线圈的直径大且笨重。
图4 电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示意图
4.3 典型的电磁共振式电能传输系统[8]
图5是一款电磁共振式笔记本电脑无线电能传输系统,是利用明天科技公司生产的芯片VOX330MP05S和VOX20K3A做的无线供电系统。
图5 电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发射电路
图6 电磁共振式无线电能传输接收电路
图5中C4、T1和C3组成滤波网络,串联于电网与发射电路之间,用来吸收发射电路中的谐波反馈到电网上,也可以防止电网上的浪涌电压对发射电路的影响。4个二极管和C2为整流、滤波电路,直接将220V的市交流电整流得到一个约300V的直流电压。这个电压经L1和C1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加到VOX330MP05S的输出端, DC为一个12V/100mA的电源转换模块,为IC1提供工作电压。
VOX20K3A是一块5脚厚膜封装电路,内部集中了电磁共振所需要的相位检测、电压检测、电流检测、功率校正等功能。VOX20K3A需要提供一个5V的工作电压,工作电流约30mA,可由LM78L05提供。2脚上的硅稳压管决定了整个电源的输出电压,其值为:Vout=DW+1.2V。因此,不同的稳压管将得到不同的输出电压,但稳压管必须在9~24V之间选择。
图6A1和A2分别为补偿输入和输出端,C1为输入电容,L1和L2为两个串联的接收线圈,也可以用一个线圈代替,VD1和VD2为整流管,L3、L4及C4~C9为滤波电路,用于减少纹波,稳定电压。
5 电磁辐射方式电能传输
电磁辐射式无线电能传输,主要采用微波进行电能传输。微波的波长介于无线电波和红外线之间的电磁波。由于频率较高,能顺利通过电离层而不被反射。微波输电利用电磁辐射原理,由电源送出电力,通过微波转换器将交流电变换成微波,再通过发射站的微波发射天线送到空间,然后传输到地面微波接收站,接收到的微波通过转换器将微波变换成交流电,供用户使用。其有效传输距离为几km,属于远程传输。电磁辐射方式电能传输,主要有无线电波、微波、激光和超声波等方式。
5.1 无线电波方式电能传输
电能传输原理类似于矿石收音机,主要由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接收电路可以捕捉到从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能量,在随负载做出调整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直流电压。
图7 无线电波式无线电能传输示意图
电波接收型的最大发送距离长达10m, 但是由于磁通向空间全方位辐射,能够接收的功率很小,只有几mW至100mW。因此, 其主要用途是在便携式终端中提供待机时消耗的功率。
5.2 微波方式电能传输
微波方式电能传输的主要应用领域是太阳能卫星,即太阳能卫星发电站。该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① 将太阳能、风能和交流电等转变成直流电;② 将直流变成微波,即微波功率发生器;③ 发射天线,它将微波能量以聚焦的方式高效地发射出去;④ 通过高效的接收整流天线将微波能量转换成直流或工业用电。
图8 微波方式无线电能传输示意图
先通过磁控管将电能转变为微波能形式,再由发射天线将微波束送出,接收天线接收后由整流设备将微波能量转换为电能。微波方式电能传输距离远,频率越高,传播的能量越大。在大气中能量传递损耗很小,能量传输不受地球引力差的影响,但容易对通信造成干扰、能量散射损耗大,定向性差,传输效率低。
目前三菱重工开发的微波式非接触充电系统,将一组共48个硅整流二极管作为接收天线,每个硅整流二极管可产生20V的电压和一定的直流电,能够将电压提升至充电所需的指标,并可实现1kW的功率输出。
5.3 超声波方式供电
超声波可通过压电材料的逆压电效应, 方便的转化成电能。基于压电材料的超声波无线电能传输系统, 如图9所示。
- 无线充电物理技术分析(12-09)
- 飞轮储能技术在UPS系统中的应用(12-09)
- 基于DDS技术的实用信号源的设计(二)(12-09)
- 基于DDS技术的实用信号源的设计(一)(12-09)
- 电源技术基础:有效减少开关损耗的“软开关”技术(12-09)
- 关于电子信息技术中信号源的设计与制作(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