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电源设计 > 蓄电池选购、验收、使用和维护分析研究

蓄电池选购、验收、使用和维护分析研究

时间:04-11 来源:互联网 点击:

的。

以下是安装过程中会经常出现的一些损坏情况:

极柱密封发生泄露:原因有可能是在搬运电池时提拉极柱,或者是安装电池间连单体的排列不整齐所致。由于电池被拉进安装位置,使电池间连接器处于绷紧状态从而使接器前,极柱和密封件之间发生挤压,极柱密封发生的泄露必然会导致电池间连接器发生腐蚀。

外壳损坏:这是由于使用了未经认可的化学材料造成的。有些人员为了电池安装上的便利使用了油基润滑脂。安装完毕后,再使用成份不明化合物清洗蓄电池,由于许多化合物会侵蚀壳体材料,因此,造成了蓄电池外壳破裂和电解液的泄露。

6 蓄电池的使用

6.1 使用温度的影响:

(1) 容量与温度的关系: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电池的容量在一定范围内会增加。温度过低会造成负极硫酸盐化,温度过高会加速电池板栅的腐蚀和电池水分的损失。

(2) 浮充电压与温度的关系:不同温度下的浮充电压计算公式为VT=(2.2~2.27)-(T-25)×0.03。浮充电压过高,浮充电流随之增大,加快板栅的腐蚀速度,降低电池使用寿命;浮充电压过低,电池不能维持充电状态,引起硫酸盐化,容量减少,降低电池使用寿命。

(3) 均充电压与温度的关系:不同温度下的均充电压计算公式为VT=(2.30~2.35)-(T-25)×0.05。均充电压需要随环境温度进行调整。具体的均充电压以生产厂家为准。

(4) 寿命与温度的关系:T25=T设计×2(T实际-25)/10。温度升高会损坏电池,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

6.2 阀控蓄电池的充放电制度

(1) 恒流限压充电

采用I10电流进行恒流充电,当蓄电池组端电压上升到(2.30~2.35V)× N限压值时,自动或手动转为恒压充电。

(2) 恒压充电

在(2.30~2.35V)× N的恒压充电下,I10~2I10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当充电电流减小至0.1 I10 电流时,充电装置的倒计时开始起动,当整定的倒计时结束时,充电装置将自动或手动地转为正常的浮充电运行浮充,电压值宜控制为(2.23~2.28V)× N。

(3) 补充充电

为了弥补运行中因浮充电流调整不当造成了欠充,补偿不了阀控蓄电池自放电和爬电漏电所造成蓄电池容量的亏损。根据需要设定时间(一般为3个月)充电装置将自动地或手动进行一次恒流限压充电 恒压充电 浮充电过程。使蓄电池组随时具有满容量,确保运行安全可靠。

6.3 阀控蓄电池的核对性放电

长期使用限压限流的浮充电运行方式或只限压不限流的运行方式,无法判断阀控蓄电池的现有容量,内部是否失水或干裂,只有通过核对性放电,才能找出蓄电池存在的问题。

(1) 一组阀控蓄电池

当系统只有一组电池时,不能退出运行,也不能作全核对性放电,只能放出额定容量的 50%,在放电过程,蓄电池组端电压不得低于2V×N。放电后应立即用I10~2I10电流进行恒流限压充电 恒压充电 浮充电。反复放充 2~3 次,蓄电池组容量可得到恢复。蓄电池存在的缺陷能找出和处理。若有备用阀控蓄电池组作临时代用,该组阀控蓄电池可作全核对性放电。

(2) 两组阀控蓄电池

当系统具有两组阀控蓄电池时,可先对其中一组阀控蓄电池组进行全核对性放电。用I10电流恒流放电,当蓄电池组端电压下降到1.8V× N时,停止放电。隔 1~2 h 后,再用I10 ~2I10电流进行恒流限压充电 恒压充电 浮充电。反复放充2~3 次,蓄电池存在的问题也能查出,容量也能得到恢复。若经过3次全核对性放充电,蓄电池组容量均达不到额定容量的80%以上,可认为此组阀控蓄电池使用年限已到应安排更换。

(3) 阀控蓄电池核对性放电周期

新安装或大修后的阀控蓄电池组,应进行全核对性放电试验。以后每隔2~3年进行一次核对性试验。运行了6年以后的阀控蓄电池,应每年作一次核对性放电试验。

6 电池的维护

蓄电池的维护要求在IEEE 文件1188(VRLA电池)中有清楚的说明,而且要由熟练人员按照标准上的要求来执行,任何严格执行IEEE 标准的用户,都会有一个可靠的后备电池系统。

维护工作中所牵涉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员安全,尤其是UPS 中的高压电池。不甚了解欧姆定律的不熟练人员,是不能从事高压蓄电池方面工作的。许多新安装的UPS系统使用了未经隔离变压器,这样会在电池串中每一个极柱端子上产生一个对地的交流高压,再加上实际上已知没有更多的空间去接近极柱端子。因此,UPS 机柜内的安装工作是极其危险的。

维护程序必须使用统一的数据测量和记录方法,以便能对蓄电池做进一步的分析。同时,

推测出应被替换的电池,又可以用这些数据找出存在的问题,使系统存在的问题变得明显,。保证后备电源系统的安全,同时为索赔提供必要的证据。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