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技术于3C的应用
随著全球石化资源的日益枯竭及CO2导致的温室效应,绿色替代能源的研发已成为必要的发展趋势。尤其以太阳能电池发展与应用最被瞩目。为扶植我国太阳光电产业成为下一波的明星产业,工研院于2006年成立太阳光电科技中心,募集优秀顶尖之研发团队,并结合产学研团队与国际合作,开发各种崭新且自主的太阳光电技术。在本次之DTF 3C产品节能技术与低功耗设计论坛中,由工研院太电中心童永梁博士,主讲「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DSSC)」技术,以及目前业界的相关产业链、专利分析与3C产品的应用。
工研院童永梁博士。
太阳能电池的发展,从第一代单晶硅PN半导体形式,到第二代非晶矽、砷化镓(GaAs)等其它半导体材料,以薄膜化或多接面串接来提升转换效率,逐渐进化到强调低成本、制程设备与原料取得容易,且可弯挠的第三代太阳能电池,而其中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发展最被看好。1991年第一个能源转换率8%的DSSC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由Graetzel于Nature期刊上发表,其结构上大致是由两片ITO或FTO导电玻璃层内,以奈米尺寸的TiO2二氧化钛颗粒,涂布特制染料分子与KI3电解质所组成。
虽然DSSC电池量产品转换效率(5~11%),尚不能与已发展数十年的量产单晶硅薄膜电池与结晶矽电池动辄10~24%相比,但其选用原料成本低廉且较为无毒,加上可运用印刷技术的简单制程设备,每单位瓦特制造成本仅比矽晶型太阳电池的5~10%,同时DSSC转换效率不受日照角度影响,转换效率随温度上升而增加,有比较佳的累积发电量。矽晶太阳能电池受限于环境温度拉高时转换效率会降低,一般适合安装在较高纬度(天气较冷)地区;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则是不受温度与日照角度影响,因此在日照充足、气温炎热地区如台湾,竞争力也会优于矽晶太阳能电池。
特别是DSSC产品具备可挠性与可透光性,能搭配不同颜料呈现不同颜色外观,以及凭室内光源也能发电的特性,适合于需要大量空调与照明电力负载的现代化玻璃帷幕大楼,同时作为遮阳、绝热及发电利用,达到建筑物节能与再生电能的双重能源效益,因此DSSC染料敏化电池极可能成为下一世代广泛应用的太阳能技术,其应用市场可说相当广泛。
2009年开始,如日本写真印刷、Sharp、Panasonic、Sony、Samsung、TDK、Fujikura、Peccell、Solaronix等大厂均积极布局。而从上游到下游,无论是TCO导电镀膜玻璃,TiO2二氧化钛、印刷技术、染料与电解液,以及产品的封装技术,国内都有自给自足的制作技术,目前正是国内厂商趁早卡位布局的时机。
若要做可携带的太阳能电池的3C装置,动辄至少几十到几百平方公分面积的光电板模块设计,形成了可携体积上的限制。但常在3C产品能见到的锂电池,受限于能源储存密度理论极限3,000mAh来看,下世代可携式能源,也许可从太阳能电池免费充电,搭配锂电池的储存密度两相配合来达成。
目前像英国G24发明可携式可卷曲的太阳能充电塑料垫,转换效率仅2.5%,但可以充手机电源,整组售价20美元。在日本2009年Eco Products Fair环保产品展览会上,也有不少大约如3.2寸屏幕的智能型手机大小的太阳能充电器,可以凭借日光或室内光源,来对较小型的3C装置如Mp3随身听充电。但受限于目前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仍太低、制造成本与发电成本仍然偏高的情况下,产品的附加成本与售价能不能为消费者所接受,是一项严肃的课题。
太阳能电池 相关文章:
- 太阳能电池组件功率计算(12-09)
- 有机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的极限值约为21%(12-09)
- 太阳能电池 五个你意想不到的创新应用(12-09)
- 太阳能电池阵模拟器的设计(12-08)
- 新型可弯曲可嵌入式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达到了29%(12-07)
- 不良太阳能电池片的控制流程(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