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电源设计 > 电子电源干预工频电源提高电力用户用电电能质量

电子电源干预工频电源提高电力用户用电电能质量

时间:09-03 来源:互联网 点击:

自制一个标准电流Ib,将标准电流Ib通过电阻R1转换成电压Ux,然后再经过由电压放大器、移相器和功率放大器组成的固定放大器,产生与供电电压相同的控制电压Uk,将控制电压Uk作为1:1补偿变压器T1的初级输入,将T1的次级输出并联在负载两端,这样负载两端相当于并联了控制电压Uk。此时,人为控制此控制电压Uk,令其不在负载上产生电流。

② 在负载与供电电压的零线之间,串联变比系数为1:1并满足一定角差和比差标准的电流互感器T2的初级线圈,初级线圈的输入为负载实际电流Is;在电流互感器T2的次级串连一个阻值与R1相等的电阻R2,得到与实际电流I s相应的电压Uy。

③ 根据实际需求对交流电流进行治理。

a) 当负载电流中只含有有功电流时,标准电流Ib为流过负载的理想电流,当实际电流Is发生变化时,为了稳定负载上的电流,可以采用以下调整方法:将Ux和Uy分别输入到比较器(即1:1减法器)的正、负两端,减法器的输出结果记为Uxy;将Uxy与Ux叠加后输入到固定放大器的输入端;这样,固定放大器的输出电压就会产生变化,从而引起补偿变压器T1初级和次级电压产生变化,而在负载与T1的次级线圈形成的回路中产生与实际电流Is变化方向相反的偏离电流,对实际电流Is进行补偿,实现稳定电流的作用。图2所示为此种处理方式的原理图。

图2 稳定负载上电流的原理图

b) 当通过负载的交流电流含有有功电流和无功电流时,标准电流Ib为流回系统的电流。消除返回系统的无功电流的调整方法为:与a) 中的处理方法不同之处在于,将比较器的输出电压Uxy反向后再与Ux叠加。这就使得负载与T1的次级线圈所形成回路中的电流增大,从而导致无功电流从实际电流Is中分离,流过负载与次级线圈所在的回路,不再流回电网,减少了系统对无功电流的输出,扩大了系统容量,减轻了系统的负担,起到了无功电流补偿器的作用。

c) 当通过负载的交流电流中含有有功电流和谐波电流时,标准电流Ib为流回系统的电流。为了消除返回系统的谐波电流,具体调整方法是:与b) 中处理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反向的Uxy通过一个移相器后再与Ux叠加,使谐波电流流过负载与T1的次级线圈所在的回路,不再流回系统,消除了负载中的谐波电流,相当于谐波电流消除器的作用。

d) 当通过负载的交流电流中含有有功电流、无功电流和谐波电流时,具体调整方式是:根据实际需求,将a) 、 b)、c)的处理方法结合使用,把流过负载的电流看成两部分,把允许流回电网的电流设定为标准电流,另外一部分即为由Uk控制的自成回路的补偿电流。这样,可限制有功电流、无功电流和谐波电流返回供电回路的比例。

e) 当通过负载的交流电流中含有有功电流、无功电流和谐波电流时,另一种具体调整方式是:根据实际情况,先用电工器件搭建无源电路,抵消一部分无功电流和谐波电流,然后再将剩余的电流按照d) 中的方法处理;这样增强了治理的动态性,简化了处理过程,降低了处理成本。

综上所述,此法可人为控制返回电网的电流,返回电网的电流是电网认可的电流,不认可的电流在Uk作用下自成回路,不再返回电网,起到了环保作用。

(3) 小结

在利用检定补偿法制作可实用的装置之前,必须圆满解决下述问题:

① 稳定电压和电流需要的偏离功率,需要通过转换效率至少为90%的能源转换器得到;

② 进入电力系统使用该方法制作的装置应该具有安全、可靠、可行、经济的特点;

③ 装置与电力系统的投入和切除操作以及标准的更换,必须方便实用,不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④ 使用装置时,必须采用普通保护和快速保护相结合的方式,避免装置受到损害。

3 检定补偿法的特点及优点

(1) 本方法中标准电压和标准电流的稳定度应在500ms以上,并且在整个处理过程中标准值和实际值应保持相对稳定;本方法是采用电子器件和电工器件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对电压、电流等参数的瞬时值进行处理,处理速度快、控制效果好、响应时间极短,可以认为是实时处理。

(2) 运算原理简单。本方法利用简单的代数运算即可提取出理想值,将复杂的电工处理转换成简单的电子器件处理,不用对实际值进行测量,即可轻松提取出理想值并求出差值,实现调整目的。

(3) 将复杂矢量运算转化成简单代数运算处理。实际供电电压或电流都是由基波与高次谐波叠加而成,因此是矢量。在某一瞬时提取出实际值与标准值进行运算,这样,将原来的复杂矢量运算转换成两者瞬时值的代数运算,这就是瞬时比较法。这样,简化了运算过程,提高了调整效率。

(4) 具有克隆效应。使用本方法调整后,目标电力参数与实际值无关,只与标准值有关,且紧紧跟随标准值,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