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手机电池容量越用越少的真相
手机电池上都贴着一个关于电池容量的标签,一般会以毫安时或mAh来表示,这一容量关系到手机的电池的使用时间的长短,但这一容量仅表示电池最大容量的理论值,而随着电池的使用,电池实际容量会逐渐缩小,这又是为什么呢?
在理想中的锂电池中,在其循环周期内容量平衡不会发生改变,每次循环中的初始容量为一定值。但是理论跟实际还是有所差别的。在锂电池内部是会不断发生副反应的,如电解液分解、活性物质溶解、金属锂沉积等,而且这种副反应是不可逆的,会对电池的性能造成影响。
过充电
在电池过充时,电池的正极和负极都会发生造成容量损失的反应。在负极,锂离子容易还原沉积在负极表面,阻塞了锂的嵌入。导致放电效率降低和容量损失。而在正极,当正极活性物相对于负极活性物比例过低时,容易发生正极过充电。正极过充导致容量损失主要是由于电化学惰性物质,破坏了电极间的容量平衡,其容量损失是不可逆的。
另外在过充时电解液里也会发生氧化反应。当压高于4.5V 时电解液就会氧化生成不溶物和气体,这些不溶物会堵塞在电极的微孔里面阻碍锂离子的迁移而造成循环过程中容量损失。另外产生的氧化物气体会使电解质浓度升高,电解液稳定性下降,最终影响电池的容量。假设每次充电时都消耗一小部分电解液,那么在电池装配时就需要更多的电解液。对于恒定的容器来说,这就意味着装入更少量的活性物质,这样会造成初始容量的下降。此外,若产生固体产物,则会在电极表面形成钝化膜,这将引起电池极化增大而降低电池的输出电压。
二、电解液分解
电解液由溶剂和支持电解质组成,在正极分解后通常形成不溶性产物Li2Co3 和LiF等,通过阻塞电极的孔隙而降低电池容量,电解液还原反应对电池的容量和循环寿命会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在初次充放电时电解液分解会在电极表面形成钝化膜,钝化膜的形成要消耗锂离子,这会导致两极间容量失衡而造成整个电池比容量降低。
三、自放电
自放电是指电池在未使用状态下,电容量自然损失的现象。锂离子电池自放电导致容量损失分两种情况:一是可逆容量损失;二是不可逆容量的损失。可逆容量损失是指损失的容量能在充电时恢复,而不可逆容量损失则相反,正负极在充电状态下可能与电解质发生微电池作用,发生锂离子嵌入与脱嵌,正负极嵌入和脱嵌的锂离子只与电解液的锂离子有关,正负极容量因此不平衡,充电时这部分容量损失不能恢复
四、电极不稳定性
正极活性物质在充电状态下会氧化电解质分解而造成容量损失。影响正极材料溶解的因素有:正极活性物质的结构缺陷; 充电电势过高;正极材料中炭黑的含量。
五、集流体
铜和铝分别是负极和正极集流体常用的材料。其中铝箔无论是在空气种还是在电解液中都比较容易在表面形成氧化物膜,同时,集流体表面全面腐蚀和局部腐蚀(如点蚀)以及粘附性差等原因都会使得电极反应阻力增大,电池内阻增加,导致容量损失和放电效率降低。铜集流体在使用过程中腐蚀生成一层绝缘腐蚀产物膜。致使电池内阻增大,循环过程中放电效率下降,造成容量损失。
因此电池容量的损耗跟电池自身的质量有关,同时在充电时还要注意避使用劣质充电器又或者是高温环境下工作。不过现在手机更新换代这么快,大多情况下你电池还没有任何问题时你手机就已经换新了,所以在使用时也不用特别在意。
- 电池管理系统故障分析方法及案例(07-05)
- 紧凑型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创新性能量收集技术(03-24)
- 基于LTC6802 的电池组监控平台的电路设计(12-09)
- 从原因到措施 教你有效防止电池接反(12-09)
- 无线充电设计必知:通透了解锂电池技术 (12-09)
- 修复电动车蓄电池的电路设计(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