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电源设计 > 灯具电源连接方式的设计选择

灯具电源连接方式的设计选择

时间:10-06 来源:互联网 点击:

内完成与电源连接。由于我国的房屋建筑还没有这样规范,灯具安装位置往往不会有预先安装的标准化电气接线盒,因此,连接引线的灯具往往无法实施规范安装,造成不规范的电源连接。

  IEC标准比较推崇接线端子的电源连接方式,它适合于全世界的绝大部分国家的安全使用习惯,只需要将电源线引入灯具内,连接在接线端子中,使接线端子得到充分的绝缘保护,电源连接方便,接线可靠。采用接线端子电源连接方式的灯具结构比较完整,顾客不需要增加额外的附件就能方便可靠地使用。

  采用不可拆卸的软缆或软线的灯具最大优点是将灯具的电气系统采用不可拆卸的软缆或软线引出灯具外壳,安装时不需要打开灯具外壳,便于保持灯具的密封性。由于制造厂担心,将电源线引入灯具内进行连接,需要在安装现场打开灯具,完成电源线接线后再安装灯具,容易造成户外灯具电缆引入口密封损坏,灯具外壳防护失效,因此,宁愿增加成本,许多具有防水、防尘外壳防护等级的灯具采用了不可拆卸的软缆或软线的电源连接方式。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以现在的制造技术制造出密封性能良好的电缆引入装置并非是件难事,已有多种密封性能良好的电缆引入装置结构可供选择,灯具标准中也已规定了电缆引入装置的考核要求。

  3、相关的标准要求

  在GB7000.1/IEC60598-1《灯具——第1部分:一般要求与试验》标准中,与上述三种常见的电源连接方式相关的要求如下:

  3.1 接线端子

  相关的标准要求见GB7000.1/IEC60598-1第4.7条。如果灯具使用过程中电源线可能受到应力,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防止电线脱落,使金属部件带电。预防措施的方法有许多种,例如:在接线端子附近的连接电线上安装导线固定架,防止将电源线受到的应力传递到接线端子上;也可以在接线空间内增加绝缘层,防止脱落的电线接触金属部件等等。

  电源接线端子的接线往往由使用的顾客自己连接,由于顾客的操作并不会很专业,安装的环境(如光线、空间)较差,安装后也缺乏检查,经常会发生多股导线中的几股导体未被插入接线端子,游离的导体可能会接触到可触及的金属部件,接地线的游离导体可能会碰到带电部件,导致灯具的不安全。因此电源接线端子必须加大安全防护尺寸,防止游离导体的触及。见图2。

  接线端子部件的标准要求见GB7000.1/IEC60598-1第14章和第15章。接线端子部件是三种电源连接方式都需要使用的。

图2 多股导线未被全部插入接线端子  3.2 连接引线

  相关的标准要求见GB7000.1/IEC60598-1第4.6条。灯具的连接引线与电源线需要用一个独立的接线端子座进行连接,这个接线端子座及内部接线需要得到保护,应在灯具内为这个接线端子提供接线空间,或在随灯具一起提供或者制造商规定的接线盒内提供接线空间容纳该接线端子座,如制造商没有提供接线端子座或没有规定接线端子座的尺寸,接线空间的大小至少应该能够容纳如图3所示的接线端子座和连接的导线。

图3 带连接引线的灯具使用接线端子座的安装布局

  接线空间在装入接线端子座及导线后应确保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符合标准的规定,连接的导线不得过分锐弯,接线端子接线后,导体中的其中一股可能游离在外,应不能接触到任何可触及的金属部件。如果接线端子没有固定的位置,接线空间应确保不固定的接线端子座在任何位置都能满足上述同样的要求。

  接线端子座完成导体连接后应放入灯具内、或者随灯具一起提供或者由制造商规定的接线盒内,如果灯具内不能放置接线端子座、也没有随灯具一起提供接线盒,制造商应在说明书中详细、明确地告知接线盒和接线端子座的形式、尺寸及电源连接要求。

  3.3 不可拆卸的软缆或软线

 相关的标准要求见GB7000.1/IEC60598-1第5.2条。不可拆卸的软缆或软线应符合灯具外部接线的要求,其机械和电气性能至少应符合相关绝缘电缆标准的要求,标准还对灯具软缆的导线截面积和绝缘层厚度、电缆引人口的保护措施、导线固定架等等提出了相关要求。

  不可拆卸的软缆或软线最终会由顾客来连接插头或接入接线盒内与电源连接,插头和接线盒内的接线空间同样需要符合标准要求。

  4、常见的三种电源连接方式的关联性

  标准所推荐的导线连接方法都需要使用接线端子来完成,这样才能确保导线连接的可靠性。灯具的电源连接接线部分的接线端子座和导线需要得到保护,需要有一个接线空间,如果灯具内没有接线空间,就需要配备接线盒来提供接线空间。规范的接线方式配备如表1所示。

从上述三种电源连接方式的配置和标准要求来看,相互间存在包容的关系。灯具连接引线与电源连接最终需要使用接线端子来完成,因此,采用连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