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电源设计 > 分析基于全桥式变压器开关电源的设计

分析基于全桥式变压器开关电源的设计

时间:12-08 来源:互联网 点击:

2和K3的占空比与DC/AC逆变电源一样,一般都是0.5,整流输出电压的有效值Uo与半波平均值Upa基本相等。因此,直流输出电压非调整式全桥开关电源变压器初、次级线圈匝数比可直接利用如下公式来计算。即:

  同样,在低电压、大电流输出的情况下,一定要考虑变压器的工作效率以及整流二极管的电压降和4个开关器件接通时的电压降。

  2.4直流输出电压可调整式全桥开关电源变压器初、次级线圈匝数比的计算

  直流输出电压可调整式全桥开关电源的功能就要求输出电压可调,因此,全桥式变压器开关电源的两组控制开关K1、K4和K2、K3的占空比必须要小于0.5;因为全桥式变压器开关电源正反激两种状态都有电压输出,所以在同样输出电压(平均值)的情况下,两组控制开关K1、K4和K2、K3的占空比相当于要小一倍。当要求输出电压可调范围为最大时,占空比最好取值为0.25.如下公式:

  上面的公式就是计算直流输出电压可调整式全桥开关电源变压器初、次级线圈匝数比的公式。式中,N1为变压器初级线圈的最少匝数,N2为变压器次级线圈的匝数,Uo为直流输出电压,Ui为开关电源的工作电压。

  3 全桥式开关电源的优、劣势

  3.1全桥式变压器开关电源输出功率很大,工作效率很高。

  全桥式变压器开关电源与推挽式变压器开关电源一样,由于两组开关器件轮流交替工作,相当于两个开关电源同时输出功率,其输出功率约等于单一开关电源输出功率的两倍。因此,全桥式变压器开关电源输出功率很大,工作效率很高,经桥式整流或全波整流后,其输出电压的电压脉动系数Sv和电流脉动系数Si都很小,仅需要一个很小值的储能滤波电容或储能滤波电感,就可以得到一个电压纹波和电流纹波都很小的输出电压。

  3.2全桥式开关电源的优点是开关管的耐压值特别的低。

  全桥式变压器开关电源最大的优点是,对4个开关器件的耐压要求比推挽式变压器开关电源对两个开关器件的耐压要求可以降低一半。因为,全桥式变压器开关电源4个开关器件分成两组,工作时2个开关器件互相串联,关断时,每个开关器件所承受的电压,只有单个开关器件所承受电压的一半。其最高耐压等于工作电压与反电动势之和的一半,这个结果正好是推挽式变压器开关电源两个开关器件耐压的一半。

  3.3全桥式变压器开关电源主要用于输入电压比较高的场合,在输入电压很高的情况下,

  采用全桥式变压器开关电源,其输出功率要比推挽式变压器开关电源的输出功率大很多。因此,一般电网电压为交流220伏供电的大功率开关电源大部分都是使用全桥式变压器开关电源。而在输入电压较低的情况下,推挽式变压器开关电源的输出功率又要比全桥式变压器开关电源的输出功率大很多。

  3.4全桥式变压器开关电源的电源利用率比推挽式变压器开关电源的电源利用率低一些,

  因为2组开关器件互相串联,两个开关器件接通时总的电压降要比单个开关器件接通时的电压降大一倍;但比半桥式变压器开关电源的电源利用率高很多。因此,全桥式变压器开关电源也可以用于工作电源电压比较低的场合。

  3.5与半桥式开关电源一样,全桥式变压器开关电源的变压器初级线圈只需要一个绕组,这也是它的优点,这对小功率开关电源变压器的线圈绕制多少带来一些方便。但对于大功率开关电源变压器的线圈绕制没有优势,因为,大功率开关电源变压器的线圈需要用多股线来绕。

  3.6全桥式变压器开关电源的缺点主要是功率损耗比较较大,因此,全桥式变压器开关电源不适宜用于工作电压较低的场合,否则工作效率会很低。另外,全桥式变压器开关电源中的4个开关器件连接没有公共地,与驱动信号连接比较麻烦。

  3.7全桥式开关电源的缺点是会出现半导通区,损耗大。

  全桥式开关电源最大的缺点是,当两组控制开关K1、K4和K2、K3处于交替转换工作状态的时候,4个开关器件会同时出现一个很短时间的半导通区域,即两组控制开关同时处于接通状态。这是因为开关器件在开始导通的时候,相当于对电容充电,它从截止状态到完全导通状态需要一个过渡过程;而开关器件从导通状态转换到截止状态的时候,相当于对电容放电,它从导通状态到完全截止状态也需要一个过渡过程。

当两组开关器件分别处于导通和截止过渡过程时,即两组开关器件都处于半导通状态时,相当于两组控制开关同时接通,它们会造成对电源电压产生短路;此时,在4个控制开关的串联回路中将出现很大的电流,而这个电流并没有通过变压器负载。因此,在4个控制开关K1、K4和K2、K3同时处于过渡过程期间,4个开关器件将会产生很大的功率损耗。为了降低控制开关过渡过程产生的损耗,一般在全桥式开关电源电路中,都有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