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射频工程师文库 > 用“新”建设CDMA网络直面MBB挑战

用“新”建设CDMA网络直面MBB挑战

时间:07-01 来源:互联网 点击:

除了采用新技术提升容量,随着MBB业务发展与竞争加剧,运营商提升用户体验及卓越运营等方面的诉求逐渐明晰。通过对用户体验差异明显的业务进行分析,华为在业界首创了"IM体验保障"技术。虽然业务流量小,但其对时延非常敏感。IM业务被大流量业务阻塞后,用户体验下降明显;而优先发送IM小流量业务却不会明显影响大流量业务的用户体验。由此,华为通过在无线侧判别IM小流量业务,并赋予其较高优先级,优先保障其网络资源,可以减少IM业务-60%的时延,大幅提升用户体验。

此外,智能终端用户的业务模型每时每刻都可能发生巨大变化,尤其是新的3G业务最有可能引发使移动网络运营质量恶化的"智能风暴"。网络可视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华为的网络可视化平台可以从终端类型、业务特征和网络影响等多个维度,对网络进行实时监控与数据分析。网络管理者可以根据任何要素的变化,及时评估网络运行性能及安全性,并根据网络负荷实施有针对性的控制手段,做到网络可管可控,提升网络质量。借助这套分析平台,运营商可以在市场策略、资源管理和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实现3G网络管理与运营的优化,真正具备精细化运营的能力。

新站点

随着业务量的爆炸式增长和新技术的应用,运营商站点稀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华为提出了"新"

站点系列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不增加频段和站址的六扇区容量提升方案,Femtocell及Picocell等小功率基站解决方案,以及宏站简易站点建设方案。

六扇区方案:通过把基站的扇区数从3个增加到个,从而使天线理想的波瓣宽度减半,获得2dB-的天线增益,这样在同样的发射功率下基站容量可成倍地增加。经过测试表明,采用六扇区方案后,单站容量可提升约60%-80%。六扇区方案是在不增加无线频段和站址密度的情况下,简单、高效、低成本的容量提升方案,建议在提升区域性网络容量时优先采用。

小功率基站方案:Femtocell及Picocell等小功率基站不依赖传统的专用基站传输网,而借助于ADSL、PON等灵活的公网宽带传输方式便可方便安装。由于基站体积小巧,布放灵活,对于低成本、快速解决中小面积的室内覆盖非常有效。另外,对于语音和数据高度重合的热区,运营商可以应用华为独家推出的的Picocell产品,充分进行热点区域CDMA及流量协同与分流,做到一次部署双网协同。

宏站简易建站方案:室外宏站低成本部署已经成为全球移动运营商的主要建网方式。这一方式将大幅减少对站址土建的依赖,降低运营商建网的投资及长期运营成本。目前,随着中国基站建设成本的大幅提升,国内运营商也开始逐渐接受这种方式,部分区域室外新建宏站简易站点的比例甚至超过50%。针对此种建站方式,华为推出了系列化室外安装配套解决方案,在保障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础上,加速建网进程,提升建设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新频段

频谱资源具有稀缺性、独享性及不可再生性等特点,运营商拥有的频谱所在的频段及宽度,会对其网络覆盖及承载能力起到决定性作用,进而影响竞争格局。频段越低、带宽越大的运营商将在用户体验、运营成本上获得其他运营商无法比拟的竞争优势。因此,CDMA运营商在关注当前网络挑战的同时,应放眼未来,充分发掘获取可运营的频谱资源,为网络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网络在800M黄金频段的部署,使其在一定程度上与2.1G的UMTS等网络相比,具备先天的覆盖优势,这是CDMA用户能够持续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全球各大移动运营商都难以在一个频段上具备足够宽的运营频谱,用户的高速发展必然将带来网络多频段部署的需求。在当前CDMA运营商普遍优选的800M低频段,已经很难找到新的可规模商用的频谱,因此,运营商应高度关注800M、甚至700M各段频谱未来可能发生的频谱再分配,及时获取低频段新频谱。

更为重要的是,CDMA 800M现有频段未来将与长期共存,LTE在建设初期部署在2.1G甚至2.6G高频段已成必然。而仿真分析表明,2.1G与2.6G等高频段在建网时的覆盖半径将降低到800M现网覆盖半径的甚至更小。这必然将带来基站站址的增加,甚至直接影响LTE网络建设进程及未来的竞争力。因此CDMA运营商必须提前规划,做好频谱、站点等战略资源上的储备,优化战略布局。

综上所述,CDMA运营商可以把这三"新"系列化手段有机组合,有的放矢,在移动网络规划建设中化解热区难题,将热点区域率先建成网络精品区,从而有效提升整网竞争力,提升用户体验,增加业务收益。例如在商业核心区,为提升网络容量、均衡小区各载波间的负荷,运营商可综合采用1X Advanced、、Do Advanced等新技术,同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