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硬件设计 > MCU和DSP > 从制造成本来讲,51还有没有优势?

从制造成本来讲,51还有没有优势?

时间:06-04 来源:互联网 点击:
wangkj:其实,从制造成本来讲,51已经没有任何优势

用fpga跑软核,8031占用的资源和arm7差不多。因为51是cisc的,而arm是risc的。所以如果有risc的8bit单片机,恐怕制造成本更低。或者有risc的4bit甚至1bit单片机,那成本到地板了。

之所以51还很多人用,是软件资源和人气!而不是51多好多便宜。就像windows很多人用linux用的人很少一样,就是人气的问题。

chunyang:楼主说的不错,但事情要全面的看

事实上人民币2元以下的MCU全部都是RISC的,只有RISC可以将成本压到那个程度。不过现实中还要考虑综合成本,软件的可重复利用性、设计人员知识构成的可重复利用性甚至掌握了某一平台开发技能的人力资源供给量等也都是成本,只是这个成本没有硬件成本那么明显罢了,但在产品成本的构成中有时却更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在技术上有“缺陷”的东西却在市场上生生不息的缘故,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PC了。当年无论苹果还是王安的个人计算平台性能都比基于x86的 PC强,尤其是苹果还不是强了一点半点,概念上甚至可以说领先了十年,但胜利者却是PC而且是完胜,PC平台的缔造者IBM曾在1990S中期想借助其霸主的地位强推PS2平台并捆绑比Windows更优的Warp操作系统,结果却导致IBM最终全面退出个人计算平台的制造,年度亏损额更是创了吉尼斯记录,唯技术路走进了死胡同。

51平台从硬件成本和性能上讲都没有任何优势可言,但在全球范围内却是普及最广的MCU,虽然就单一生产商看,68HC和PIC系列的出货量不论以年计还是以总量计均多于任何一家51供应商,但按平台计算却是51遥遥领先,跟PC的现实惊人相似,这里面的关键就是软成本,51的软成本是所有MCU 中最低的,而且可以预见至少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51仍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尤其是在当前51专利已过期的背景下,这在技术上是令人大跌眼镜的,但市场的现实却如此。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