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应用设计 > 消费类电子 > Google为什么开始做硬件?将AI带进家庭与生活中

Google为什么开始做硬件?将AI带进家庭与生活中

时间:10-24 来源:互联网 点击:


Google近年大力展现进军硬件市场的决心,从智能手机Pixel、居家智能音响Google Home等产品,都已经成功引起市场话题与注意,甚至在智能手机的评价上,已经与苹果(Apple)、三星(Samsung)平起平坐,不过,Google究竟为什么要转型做硬件?

据羿戓设计所了解,外媒BUSINESS INSIDER认为,Google在经历了几年的试验,包括最初的Nexus到最近的第二代Pixel,已经下定决心要做硬件。但Google最终并不会成为另外一个苹果或者三星,相反地,Google真正的目的是要将该公司的AI技术深入其他公司的产品当中。

Google开始出货Pixel 2、Pixel 2 XL手机,尽管在外观设计和屏幕上仍得到一些抱怨,但整体的评价还是相当高。

除了智能手机,接下来还有智能音响Google Home系列(包括新的Google Home Max/Mini)、翻译无线耳机Pixel Buds、二合一平板笔电Pixelbook、产品定位类似GoPro的迷你相机Google Chips还有新版的VR头戴式装置……玲琅满目的硬件产品就要向市场推出。

过去Google并没有在硬件市场取得太大的成功,但近来该公司已经越来越认真看待硬件市场。去年,该公司开始让前手机制造商Motorola前总裁Rick Osterloh担任硬件资深副总裁,负责Google的硬件业务,最近还砸下11亿美元收购了宏达电(HTC)的手机部门,增强在制造手机上的实力。

Google现在几乎所有的收益仍然来自广告,Pixel所在的高阶手机市场也已经饱和,让Google几乎没能找到突破点。即使消费者对于Pixel兴趣浓厚,去年Google也花了一段不短的时间才达到供需平衡。据估计,Google卖出了超过100万支的Pixel,比起每隔几天就卖出100万支iPhone的苹果来说,规模上仍然望尘莫及。

即使Google的硬件销售量现在看来对核心业务没有太大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

Google的Pixel手机最迷人的地方莫过于自家的智能语音助理Google Assistant,凭借着该公司强大的AI实力,让Google Assistant硬生生地甩了苹果Siri好几条街,这也是Google在发表会上不断强调的一点,Google已经看到了语音助理--更广泛来说,AI,将是下一个大型基础技术,也是很快就能就能和其搜索技术、行动操作系统Android并驾齐驱的技术。在硬件发表会上,Google展示了强烈的决心,之所以进军硬件战场,为的就是将智慧助理、AI带进消费者的家庭与生活之中。

Google的智能助理诞生至今只有1岁左右,但却已经证明了它比其他“年长者”如苹果的Siri、亚马逊的Alexa以及微软的Cortana更加强大。主要是因为,它可以将用户的Google搜寻纪录、Gmail帐户其他Google软件(如Google Maps)搜集到的信息整合在一起,因此,比起其他竞争者更胜一筹。

而Google最关键的挑战,就是让Google Assistant和其他相关的AI技术进入到更多设备、意味着更多的消费者手中,例如Google Clips就是利用AI技术来监控使用者周遭发生的情形,以决定何时该开始拍摄短片,并且将这些剪辑下来传输到Google Photos(该公司的照片储存服务),透过机器学习,再向消费者提供不断进步的图像辨识技术。

另一项Google推出的新产品:Pixel Buds同样也是主打AI功能,让其提供实时语言翻译功能,就像是《星舰迷航记》(Star Trek)的「宇宙翻译机」一样。其他的产品,例如Pixel 2手机、新的Google Home以及Pixelbook笔电,都内建了Google Assistant在其中。

因此,搜寻巨头现在正在做的,就是想要发挥在硬件市场的影响力,刺激其他设备制造商使用自家的AI,并添加到他们的产品当中,就像是过去十年来的Android一样。目前像是SONY、Panasonic,甚至Sonos的智能音响,都已经选择了Google Assistant作为语音助理。

同时,Google的AI也正进入到更多、更普遍的设备当中,例如:LG今年稍早曾宣布,很快地消费者就可以透过Google Assistant来控制机器人吸尘器。(OK,Google,帮我打扫我的房间。)将AI整合到日常生活的产品、电器上,无疑将提供给Google技术最大的机会。

透过在各家硬件产品中AI深入消费者们的生活,Google正在引领着这场革命发生。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