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微波射频 > 射频工程师文库 > 一种智能手机的低功率损耗设计

一种智能手机的低功率损耗设计

时间:03-21 来源: 点击:

OS悬空的输入端的输入阻抗极高,很可能感应一些电荷导致器件被高压击穿,而且还会导致输入端信号电平随机变化,导致CPU在休眠时不断地被唤醒,从而无法进入睡眠状态或其他莫名其妙的故障。所以正确的方法是,根据引脚的初始状态,将未使用的输入端接到相应的供电电压来保持高电平,或通过接地来保持低电平。

2.3.3 缓冲器的选择

缓冲器有很多功能,如电平转换、增加驱动能力、数据传输的方向控制等,当仅仅基于驱动能力的考虑增加缓冲器时,必须慎重考虑,因驱动电流过大会导致更多的能量被浪费掉。所以应仔细检查芯片的最大输出电流IOH和IOL是否足够驱动下级芯片,当可以通过选取合适的前后级芯片时应尽量避免使用缓冲器。

2.4 电源供给电路

由于使用双CPU架构,外设很多,需要很多种电源。仅以主CPU来说,就需要1.3V、2.4V和2.8V电压,因此需要很多电压变化单元。通常,有以下几种电压变换方式:线性调节器;DC/DC;LDO(低漏失调节器)。其中LDO本质上是一种线性稳压器,主要用于压差较小的场合,所以将其合并为线性稳压器。

线性稳压器的特点是电路结构简单,所需元件数量少,输入和输出压差可以很大,但其致命弱点是效率低、功耗高,其效率η完全取决于输出电压大小。

DC/DC电路的特点是效率高、升降压灵活,缺点是电路相对复杂,纹波噪声干扰较大,体积也相对较大,价格也比线性稳压高,对于升压,只能使用DC/DC。因此,在设计中,对于电源纹波噪音要求不严的情况,都是使用DC/DC的电压转换器件,这样可以有效地节约能量,降低智能手机的功耗。

2.5 LED灯的控制

智能手机电路中,键盘和LCD背光灯工作时会消耗大量能量。例如本文架构中使用的LCD,其背光灯电气要求如下:正向电流典型值为15 mA,正向电压典型值为14.4 V,背光灯消耗功率典型值为216 mW。

由此可以看出,在正常工作时,LCD背景LED灯功耗非常大。因此,在设计中,必须降低LED灯的功耗。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a)在LED灯回路中短接一个小电阻,改变阻值,用来控制LED灯工作时的电流。

b)利用人眼的迟滞效应,使用PWM(脉宽调制)信号来控制LED灯的开关。

在主CPU中,通过配置寄存器GPCON_U、GPCON_L可以把GPIO20一GPIO23和GPIO2-GPlO5配置成PWM信号输出,再配置内部相应的寄存器,控制PWM输出信号的频率和占空比,作为控制引脚来控制LED背光灯,以此来降低LCD背光灯的功耗。

c)在手机图形界面上提供一个调节背光灯亮度的界面,让用户在系统设置的LED灯亮度基础上,进一步调节背关灯的亮度,这样,既增加了手机使用的灵活性,又进一步降低了手机的功耗。

2.6 无线Modem部分的控制

如图1所示,智能手机的硬件体系结构采用双CPU架构,无线Modem作为主CPU的一个外设,与主CPU芯片的其他外设相比,具有其特殊性,例如当智能手机处于睡眠模式时,可以直接关闭LCD、摄像机等外设的供电电源,而无线Modem不行,必须要求无线Modem具有继续等待来电、搜索网络等功能,而不能直接将其关闭。而对于本文硬件架构中的无线Modem方案,其中也拥有一个系统,内部运行完整的GSM(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议和独立的电源管理模块,主CPU可以通过UART口和无线Modem进行电源管理协商。无线Modem内部的电源管理由自己来控制,当无线Modem处于空闲状态时,自己能完好地进入和退出待机模式。因此,在本文的硬件架构的设计上,当智能手机开机时,给无线Modem加电、关机时,对Modem进行断电。

2.7 软件优化

软件优化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可以大大提高软件运行时的效率和降低软件运行时的功耗。例如指令的重排,在不影响指令执行结果的情况下,可以消除由于装载延迟、分支延迟、跳转延迟等引起的指令流水线的失效[5]。如表1所示的ARM汇编,把指令转变成二进制编码后,不同之处就是各个寄存器操作数的二进制编码不同。

\

根据表1,从电气性能上来看,通过减小连续指令之间的汉明(Hamming)距离,原代码比优化后代码的比特位变化多6次,而两组代码实现同样的功能,因此,优化后的指令执行时的功耗小于原先指令。因此,系统软件完成后,在保证软件功能一致的情况下,通过对代码进行优化,可以减小软件在执行时的功耗。

3 试验结果和讨论

在智能手机的设计中,通过不断进行硬件优化和在软件上实现电源的动态管理,测量智能手机在空闲模式和睡眠模式下的功率损耗,结果如表2所示。

\

从表2可以看出,经过优化设计,智能手机在空闲模式下,电流值减小了10.2 mA,在睡眠模式下,电流值减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