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传送网承载问题
这个实际情况相信大家都有体会,但就设计而言已经明确,LTE接入层暂不考虑收敛比。
同意,这个是未来主流的发展方向,问题是明年上级指导意见明确暂不建议引入10GE接入层设备,只能通过拆换、叠加GE来完成。可能也是考虑到投入产出比的问题,一次性投资过大,同时利用率可能也不会很乐观。
呵呵,运营商更悲剧!
采用950的地市今后肯定960了!
这个不存在坑吧,你可以选择不用。目前3G基本可以满足移动业务了,况且还有WLAN,LTE未来发展堪虞。
的确有这么多!目前设计招标还没有开始,明年初订单应该会有增长!就传输设备而言,由于大部分都是共址,所以预计增长幅度不会很大。
就目前来看,40GE是未来主流
关键在于结构
呵呵,期待吧。
回头上POTN
科技在进步!
乡镇上OTN?!给个理由!
乡镇上OTN?!给个理由!
同意,但集团有考核的!下面还必须得应战!
提议很好!
没错,所以LTE的未来我们都看不清楚
像大海更好!呵呵:lol
有机会来北方看看吧!
环上的节点难道不带链吗?室分都哪去了?单独组网?
移动没可能
4G就在眼前,明年某运营商大部分的省会城市会大规模部署,其他地级市的重点区域也会部署,4G真的要来了。
貌似没靠谱过
领导给点力就好了!
呵呵,有前途
LTE肯定960了!叠加或者替换
钱流的肯定也很快!
LTE带宽是理论值,没有实际值可参考,2G和3G有实际值,跟我们预测的相当。
传输肯定得年年建!不然我们就可以回家卖红薯了!呵呵
一个光口如何让多个基站共享?
打酱油路过呵呵呵呵,学习啦
学习了!:P
40GE的PTN早就商用了,100GE都在测试了,LTE理论带宽150—450M,但初期肯定先上城区,对传送网压力虽大到也不是无法解决
移动集团总部在OTN的部署上意见不是很统一,10和11年有段时间在投资充足的情况下,有一部分省得部分地市就将OTN部署到乡镇了。
哎,上了有问题再处理吧
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一样
本帖非常好,学习了
传送网络建设都是比较被动的,年年在分裂,年年在割接,年年在升级。估计三家中就老的电信网络基础网络好能经得起折腾。
:)
乡镇上OTN,不会仅仅为了承载OLT吧,可即便用来承载OLT,乡镇又有多大需求呢,即便有需求,那么大的投资还不如好好把城区的网络结构调整的更合理。当然如果城区的网络已经非常好了,成环率都在90%以上,每个环上的节点数都在6个左右等等,那就另当别论了。"两年内汇聚环规划容量达到50G时,可建设OTN系统"这个就是一直以来的关于OTN的建设意见。目前地到县应该都有建OTN,市区省会级城市已经建设或者开始建设汇聚层OTN。
今年集团的确咨询过各省份关于40GE的需求,但就今年集团的指导意见来看,40GE依然没有达到集团的理想,当然个人感觉可能更多的是价格因素,技术来说应该不是问题,故目前还是主推汇聚层10GE。
呵呵,这个就不是我们考虑的问题了,可以再一个光口上创很多虚拟路,多个基站共享一个光口的带宽,总不至于全部都在一个时间段忙吧。
等待吧,最终会解决这个问题的。
等待吧,最终会解决这个问题的。
[i=s] 本帖最后由 ericjon 于 2012-11-12 17:44 编辑 [/i]
多个基站共享一个光口的带宽?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基站有一端950,如何让多个BBU共享一个GE光口?物理上如何连接?
额,不是把!北方的网络不行么...
OTN真的不贵
实验网用PTN1900,少量的用PTN950 商用的话可能会用960
:o
别弄得复杂了。。
暂时来说,应该还是够用的,刚开始也没那么多人用4G吧...
目前的承载网很难承载后3G时代的数据流量,就是目的的WLAN网络都无法承载,运营商后续肯定会对承载网进行升级改造,不然很难适应后3G时代的网络要求
很多地市的WLAN都还用PTN或SDH承载,未来必然向EGPON迁移。未来WLAN遇到LTE真的有点尴尬。
移动基本没有链,都要求成环
宏站的确都要求成环,要求是90%以上。但室分站呢,用PTN开的集团客户呢,这些在网管看来应该很多还是链结构吧。难不成室分和集团客户的PTN都成环了?如果真是这样,能否告知哪个地市,回头去学习下!多谢!
你好。传输网目前地市本地网在大力建设PTN覆盖,主要为GE接入环,10GE汇聚环为主。对于PTN对LTE带宽的承载,我们在PTN L2==>你好。传输网目前地市本地网在大力建设PTN覆盖,主要为GE接入环,10GE汇聚环为主。对于PTN对LTE带宽的承载,我们在PTN L2==>L3过度的时候会有一数据收敛过程,所以不能直接采用累加的方式进行流量计算。目前GE接入环初步推荐承载6~8个接入节点来进行规划建设。城域之间进行汇聚则是靠OTN设备进行拉远传输,所以目前结果大概分为:接入层==》汇聚层==》核心层 ,对于后期是否采用10GPTN或者40GPTN等等估计还要等LTE运行一段时间,根据实际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