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S软件里TA值和C/I值分别指的什么?都是越大越好吗?
TA是时延,是越小信号强度越好。C/I是载干比,是越大越好,表示有用信号越强。
1、TA(时间提前量:在呼叫进行期间,移动台发给基站的测量报告头上携带有移动台测量的时延值,而基站必须监视呼叫到达的时间,并在下行信道上以480ms一次的频率向移动台发送指令,指示移动台提前发送的时间,TA的值域是0~63(0~233μs),使GSM最大覆盖距离为35km,计算如下:
距离为35km,计算如下:
1/2*3.7us/bit*63bit*c=35km
其中,3.7μs/bit为每bit时长(156/577)
c为光速(信号传播速度);
1/2考虑了信号的往返;
63bit为时间调整最大比特数.
通过上述计算:TA=1 ,为554米
由于多径传播和MS同步精度的影响,TA误差可能会达3bit左右(1.6km);一般在城区由于基站会分布较密,所以TA都是1~2为宜,如超过3就需要引起注意。 | 国内领先的通信技术论坛;X:^)j0d'o-但在郊区外较空旷地方,TA可达5,6,除非是一些人迹稀少的地方,一般TA不会超过6,7的,TA根据覆盖范围和覆盖对象,;如华为室分设为63。
在GSM 规范中,小区的时间提前量TA(Timing Advance)在无线接口存在63bit的限制,使小区的覆盖半径不能超过35km
j测量手机与基站的距离,以便手机提前发送信息,达到同步的作用。
--------------------------------------------------------------------------------G网上行传输方向,在随机接入信道(RACH)上传送,用于移动用户(通过基站)向网络提出接入申请
由于移动台距基站的距离是可变的,因而其传播时延也是变动的,为了保证基站接收机能够准确地接收任一移动台的申请,故在接入信道尾部设立较长的防护段,称为扩展保护期,占68.25比特,约251 s,该值对应于35Km的传输时延,即保证距基站35Km的移动台发出的接入申请也不会丢失。
但是,保护期的增加实际上是增加了传输开销,降低了信息传输速率,因此,G网中相应地采用了自适应的帧调整技术。一旦移动台通过接入信道登记,基站便连续地测试传播时延,并在慢速辅助控制信道上以2次/秒向移动台发出时间提前量指令,其值为0~233 s,移动台按此指令进行自适应帧调整,使得移动台向基站发送的时间与基站接收的时隙相一致。
从基站的角度看,下行方向延时3个时隙(BP)就可以得到上行方向的结构,也就是上行时隙与其对应的下行时隙号有3个偏移,这是GSM规范中规定的。
从移动台的角度看,为了弥补传输时延变化的影响,用一个时间值来补偿传播时延,以调整收发时延始终保持在3 BP,这个数值称为时间提前量TA(Timing Advance)。此时,从MS的角度看,上下行之间的准确偏移量是3 BP-TA,TA值由BTS根据传播时延量计算并通知MS。
在GSM规范中,TA包含6位二进制码元,数值范围为0~63,每个码元传输时间为3.69 s,因此Tamax=233 s,这相当于电波传输35Km的往返时间。从这点出发,也可推知,GSM(当8个时隙正常运用时)的小区覆盖最大半径只能是35Km。当然,GSM也允许特殊的稀路由状态下,将8个时隙合并为4个时隙,甚至2个时隙或1个时隙,此时,允许的小区覆盖半径最大可达290Km。 --------------------------------------------------------------------------------
信号在空间传输是有延迟的,如移动台在呼叫期间向远离基站的方向移动,则从基站发出的信号将“越来越迟”的到达移动台,与此同时,移动台的信号也会“越来越迟”的到达基站,延迟过长会导致基站收到的某移动台在本时隙上的信号与基站收下一个其它移动台信号的时隙相互重叠,引起码间干扰,因此,在呼叫进行期间,移动台发给基站的测量报告头上携带有移动台测量的时延值,而基站必须监视呼叫到达的时间,并在下行信道上以480ms一次的频率向移动台发送指令,指示移动台提前发送的时间,这个时间就是TA(时间提前量),TA的值域是0~63(0~233μs),它被GSM定时提前的编码0~63bit所限,使GSM最大覆盖距离为35km,计算如下:1/2*3.7us/bit*63bit*c=35km
其中,3.7μs/bit为每bit时长(156/577),63bit为时间调整最大比特数,c为光速(信号传播速度)。1/2考虑了信号的往返。
根据上述,1bit对应的距离是554m,由于多径传播和MS同步精度的影响,TA误差可能会达3bit左右(1.6km)。
当手机处于空闲模式时,它可以利用SCH信道来调整手机内部的时序,但它并不知道它离基站有多远。如果手机和基站相距30km 的话,那么手机的时序将比基站慢100μs 。当手机发出它的第一个RACH信号时,就已经晚了100μs ,再经过100μs的传播时延,到达基站时就有了200μs 的总时延,很可能和基站附近的相邻时隙的脉冲发生冲突。因此,RACH和其它的一些信道接入脉冲将比其它脉冲短。只有在收到基站的时序调整信号后(TA),手机才能发送正常长度的脉冲。在我们的这个例子中,手机就需要提前200μs发送信号。
TA值的简单介绍
TA值GSM系统为单载波系统,它的一个符号周期即为一个burst的周期,时长为0.577ms,那么10%的符号周期时长即为0.577ms*10%=57.7us.
在GSM系统中, 在通信过程中,如移动台在呼叫期间向远离基站的方向上移动,则从基站发出的消息将越来越迟的到达移动台.与此同时,移动台的应答信息也会越来越迟的到达基站.而时延过长会导致这样一种情况:基站收到的移动台在本时隙上发送的消息与基站在其下一个时隙收到的另一个呼叫信息重叠起来,而引起干扰,因此引入了时间调整(TA)的措施.我们可以通过TA的值来判断信息的时延情况.
现网直放站应用中,会遇到以下这种情况: 手机即可以直接收到基站A的信号,又可以收到被直放站放大的基站A的信号,虽然接收电平非常强,但是下行质量却非常差.这种质量恶化其实就是由码间干扰造成的.即手机直接收到基站A的信号通过路径a到达,由于是直达,因此时延很小,假设为TA1;手机收到被直放站放大的基站A的信号通过路径b到达,由于直放站会增大时延,假设为TA2,若TA2与TA1的差值超过该信号符号长度的10%时,就会产生码间干扰,造成质量恶化.(不考虑手机内是否存在均衡器). 一个TA 比特的时长为3.7us, 因此TA2-TA1<57.7us/3.7us 即TA2-TA1<15.
因此,从不同路径到达接收点的TA不能超过15,否则会产生干扰,质量恶化的情况。
3、C/I;C/I 定义:
C :Carrier,载波功率; I:Interference,干扰总功率,包括热噪声,不包括有用信号功率 C/I :就是载干比,也称干扰保护比是指接收到的有用信号电平与所有非有用信号电平的比值;
注意:同频要求9DB,,邻频要求-9DB,考虑工程余量的话,再加3DB,载干比是有用信号和燥声的比值。。。
载波干扰比(C/I)是指接收到的希望信号电平与非希望信号电平的比值,此比值与MS的瞬时位置有关。这是由于地形不规则性基本地散射体的形状、类型及数量不同,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如天线的类型、方向性及高度,站址的标高及位置,当地的干扰源数目等造成的。
1、 同频干扰保护比:C/I≥9dB。所谓C/I,是指当不同小区使用相同频率时,另一小区对服务小区产生的干扰,它们的比值即C/I,GSM规范中一般要求C/I >9dB;工程中一般加3dB余量,即要求C/I>12dB
2、 邻频干扰保护比:C/A≥-9dB。 C/A是指在频率复用模式下,邻近频道会对服务小区使用的频道进行干扰,这两个信号间的比值即C/A。GSM规范中一般要求C/A>-9dB,工程中一般加3dB余量,即要求C/A>-6d
3、 载波偏离400kHz的干扰保护比:C/I≥-41dB
总之、TA ,C/I存在,你问题的现象,这些根据实际情况选定。
TA是时间提前量 它是以 脉冲序列 63比特算出的 分63个等级 每个等级 554米
TEMS测试界面里面的TA是一个时间提前量,他表示测试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一个TA等于550m
C/I是载干比,同频干扰保护比:C/I≥9dB。所谓C/I,是指当不同小区使用相同频率时,另一小区对服务小区产生的干扰,它们的比值即C/I,GSM规范中一般要求C/I >9dB;工程中一般加3dB余量,即要求C/I>12dB
都是越小越好
TA是只基站的覆盖范围 1个TA值为554米,C/I 为同频干扰比 ,一般大于12 。
TA,是手机到服务小区的距离1TA=550米,直放站除外,这个没有越大越小越好的区分,C/I就是同频干扰比,个人认为也不是越大越好,大于12以上就可以了。
简洁点:
TA是时间提前量,也就是变相的说小区覆盖距离,TA越大说明覆盖越远,会造成过覆盖,这个值不是越大越好,太大过覆盖;也不是越小越好,太小可能会造成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这个要看具体环境,城区TA不超过2,农村就不一定;
C/I,是载干比,是衡量无线环境质量的一个指标,这个值越大说明无线环境越好,如果过于小就会出现相应的质差,这个时候可能存在干扰或者天馈部分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