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反应液晶
时间:01-28
来源:中华液晶网
点击:
铁电型液晶缺点及其未来发展
虽然铁电型液晶拥有快速反应等优点,但在材料、配向以及制程上的问题限制了它的发展,以致于至今仍没有量产的商品。于材料上,光电响应对于温度的稳定性不足限制了显示器的工作温度范围。再者,磁滞现象(如图五)与双稳态的特性使其不易达到灰阶。铁电型液晶由于不同的山形袖章结构(chevron layer structures)造成排列上的缺陷如锯齿状缺陷(zigzag defect)或条状排列缺陷(stripe domains)如图六,因而产生漏光降低了显示器的对比。于大尺寸面板制程中,要良好的控制整个液晶盒间隙皆在2mm以内是不易的,要达到商品的量产必先解决制程上的困难。
在灰阶的解决方法中,除了spatial dither technique及temporal dither technique [22]外,聚合稳定铁电型液晶[25] (polymer-stabilized 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亦是研究的方法之一。于铁电型液晶掺杂聚合物使其没有双稳态的特性,进而得到连续的灰阶,并可让排列良好及提高反应速度。为了解决配向的问题,相关的研究如配向膜表面处理[26, 27]或在annealing时外加电场、磁场[28, 29]的方式皆有利于液晶的排列。本实验室于液晶材料及配向膜两方面着手,成功地改善铁电型液晶之排列,达到mono-domain、低驱动电压(Vsat.=4.5V)、具灰阶能力并对比度达750之铁电型液晶[30]。
反铁电型液晶
反铁电型液晶(anti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s,以下简称AFLC)与铁电型液晶(FLC)一样具有自发性极化(spontaneous polarization),故此类型材料刚出现时被误认为FLC,直到1989年,Chandani[31]等人在MHPOBC上观察到三稳态(tristable state),且发现AFLC相较于FLC对于斜向入射的光具有选择性反射特性,因此证实了AFLC的存在;相同于FLC,由于AFLC分子具有自发性极化,故在施加电场时,其反应速度会较传统TN液晶快,其快速反应可应用在Field Sequential Display上。
AFLC与FLC差异,可以从下面分子结构先看起,从图一可看出FLC的分子会沿着以某固定轴形成圆锥(cone)表面旋转,而其Ps与Cone的曲面和分子垂直,当沿着轴观察到的分子旋转360度(2p)的长度,称为FLC的一个Pitch。在图七,可明显看出AFLC分子与FLC分子相似,但在相邻近两层中,分子方向会有p的差异(Ps正负符号相反),而相间一层的分子会依循FLC的方式排列,故AFLC的Pitch是依照相隔的分子旋转2p的长度来决定的,所以图一中的1/4 Pitch长度乃是依据相间隔分子来判断,而AFLC之Ps方向判断则与FLC相同。
再进一步说明AFLC在显示器应用上工作原理前,要先知道AFLC制造结构必须与表面稳定铁电型液晶(SSFLC)相同,也就是需要做成表面稳定反铁电型液晶(SSAFLC)的型态,图九为SSAFLC的示意图。
除了在Pitch判断有所不同外,AFLC除了具有相似FLC的双稳态外,还有另外一个稳态,就是前述的三稳态特性,因此可以应用在显示器上,图十(a)电压等于零时为暗态(dark state),AFLC相邻分子Ps方向与前述相同,在施加电压后(V>Vth或V<-Vth),液晶分子排列与Ps会朝向同一方向,这与FLC的双稳态状况是相同的;而由于液晶分子排列的改变使光轴(optic axis;OA)跟着改变,使光可通过上下两片偏振片,而产生亮态(bright state);图十(b)则是AFLC的V-T图(Voltage-Transmission),在施加电压大于Vth或-Vth时,穿透率会剧烈上升并且达到饱和,而当移除或降低电压且高于Vh(holding voltage),会有迟滞现象,穿透率并无较大改变,这也就是AFLC的记忆效果(memory effect),AFLC的迟滞特性使得其非常适合应用在被动矩阵驱动(Passive-Matrix Driving)的显示器上。
虽然AFLC早在1989年就出现,之后陆续也有许多材料被合成研究,但是迟迟未能大量制造应用在显示器产品上,主要问题在于"前置转态效应"(Pretransitional Effect)的存在,所谓"前置转态效应"就是AFLC的分子在施加电场未达到蔽障电压(Vth),有些分子会随着施加电压增加而产生浮动,造成液晶排列些微变动,而使在暗态的光轴改变,造成漏光的现象,使得AFLC显示器的对比(Contrast Ratio)一直无法有效提升,直到2001年由Langerwall [33]等人提出Orthoconic Anti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s(OAFLC)概念,加上Dabrowaski [34]等人合成一系列的OAFLC材料才解决这个问题。
Lagerwall指出OAFLC主要是透过混合出Cone Angle = 45飢鲣?虒悃MMPE,由于可见光波长在450~650nm,而OAFLC材料的Layer Space约在30~40禳A对光来说极小,故可以将毗邻两层分子所产生的Dielectric Tensor视为单一来看;若是以单层来看,当光通过AFLC时,其所看到的dielectric tensor会如同方程式(2)所示,其中q为AFLC的圆锥角(cone Angle)。
若是同时两层分子视为单一来看时,会发现影响通过AFLC可见光的Dielectric Tensor会有如方程式(3)的关系
若AFLC的q=45陛A则会形成negative uniaxial,此时OAFLC 液晶光轴会平行于入射光,因此当上下两片偏光片正交(cross)时,并不会有光线通过,达成相当完美的暗态;但当施加电场时,会使得分子朝同一方向排列,此时光轴会是双轴,通过液晶层的光会有相位改变,而成为亮态,图四为SSOAFLC光轴示意图。
虽然OAFLC材料解决了"前置转态效应"的问题,大幅改善了AFLC对比,但由于其黏滞性太高,使得驱动电压远高于向列型液晶(驱动电压约18伏特以上),而且需要极小的cell gap(<1.6mm)制作SSOAFLC,这样的制程条件使其在量产上和应用上面临问题。未来若能改善cell gap制程及驱动电压过大等问题,将可运用AFLC之快速反应速度及其三稳态及迟滞V-T曲线于被动矩阵驱动的液晶显示器上。
虽然铁电型液晶拥有快速反应等优点,但在材料、配向以及制程上的问题限制了它的发展,以致于至今仍没有量产的商品。于材料上,光电响应对于温度的稳定性不足限制了显示器的工作温度范围。再者,磁滞现象(如图五)与双稳态的特性使其不易达到灰阶。铁电型液晶由于不同的山形袖章结构(chevron layer structures)造成排列上的缺陷如锯齿状缺陷(zigzag defect)或条状排列缺陷(stripe domains)如图六,因而产生漏光降低了显示器的对比。于大尺寸面板制程中,要良好的控制整个液晶盒间隙皆在2mm以内是不易的,要达到商品的量产必先解决制程上的困难。
在灰阶的解决方法中,除了spatial dither technique及temporal dither technique [22]外,聚合稳定铁电型液晶[25] (polymer-stabilized 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亦是研究的方法之一。于铁电型液晶掺杂聚合物使其没有双稳态的特性,进而得到连续的灰阶,并可让排列良好及提高反应速度。为了解决配向的问题,相关的研究如配向膜表面处理[26, 27]或在annealing时外加电场、磁场[28, 29]的方式皆有利于液晶的排列。本实验室于液晶材料及配向膜两方面着手,成功地改善铁电型液晶之排列,达到mono-domain、低驱动电压(Vsat.=4.5V)、具灰阶能力并对比度达750之铁电型液晶[30]。
反铁电型液晶
反铁电型液晶(anti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s,以下简称AFLC)与铁电型液晶(FLC)一样具有自发性极化(spontaneous polarization),故此类型材料刚出现时被误认为FLC,直到1989年,Chandani[31]等人在MHPOBC上观察到三稳态(tristable state),且发现AFLC相较于FLC对于斜向入射的光具有选择性反射特性,因此证实了AFLC的存在;相同于FLC,由于AFLC分子具有自发性极化,故在施加电场时,其反应速度会较传统TN液晶快,其快速反应可应用在Field Sequential Display上。
AFLC与FLC差异,可以从下面分子结构先看起,从图一可看出FLC的分子会沿着以某固定轴形成圆锥(cone)表面旋转,而其Ps与Cone的曲面和分子垂直,当沿着轴观察到的分子旋转360度(2p)的长度,称为FLC的一个Pitch。在图七,可明显看出AFLC分子与FLC分子相似,但在相邻近两层中,分子方向会有p的差异(Ps正负符号相反),而相间一层的分子会依循FLC的方式排列,故AFLC的Pitch是依照相隔的分子旋转2p的长度来决定的,所以图一中的1/4 Pitch长度乃是依据相间隔分子来判断,而AFLC之Ps方向判断则与FLC相同。
再进一步说明AFLC在显示器应用上工作原理前,要先知道AFLC制造结构必须与表面稳定铁电型液晶(SSFLC)相同,也就是需要做成表面稳定反铁电型液晶(SSAFLC)的型态,图九为SSAFLC的示意图。
除了在Pitch判断有所不同外,AFLC除了具有相似FLC的双稳态外,还有另外一个稳态,就是前述的三稳态特性,因此可以应用在显示器上,图十(a)电压等于零时为暗态(dark state),AFLC相邻分子Ps方向与前述相同,在施加电压后(V>Vth或V<-Vth),液晶分子排列与Ps会朝向同一方向,这与FLC的双稳态状况是相同的;而由于液晶分子排列的改变使光轴(optic axis;OA)跟着改变,使光可通过上下两片偏振片,而产生亮态(bright state);图十(b)则是AFLC的V-T图(Voltage-Transmission),在施加电压大于Vth或-Vth时,穿透率会剧烈上升并且达到饱和,而当移除或降低电压且高于Vh(holding voltage),会有迟滞现象,穿透率并无较大改变,这也就是AFLC的记忆效果(memory effect),AFLC的迟滞特性使得其非常适合应用在被动矩阵驱动(Passive-Matrix Driving)的显示器上。
虽然AFLC早在1989年就出现,之后陆续也有许多材料被合成研究,但是迟迟未能大量制造应用在显示器产品上,主要问题在于"前置转态效应"(Pretransitional Effect)的存在,所谓"前置转态效应"就是AFLC的分子在施加电场未达到蔽障电压(Vth),有些分子会随着施加电压增加而产生浮动,造成液晶排列些微变动,而使在暗态的光轴改变,造成漏光的现象,使得AFLC显示器的对比(Contrast Ratio)一直无法有效提升,直到2001年由Langerwall [33]等人提出Orthoconic Antiferroelectric Liquid Crystals(OAFLC)概念,加上Dabrowaski [34]等人合成一系列的OAFLC材料才解决这个问题。
Lagerwall指出OAFLC主要是透过混合出Cone Angle = 45飢鲣?虒悃MMPE,由于可见光波长在450~650nm,而OAFLC材料的Layer Space约在30~40禳A对光来说极小,故可以将毗邻两层分子所产生的Dielectric Tensor视为单一来看;若是以单层来看,当光通过AFLC时,其所看到的dielectric tensor会如同方程式(2)所示,其中q为AFLC的圆锥角(cone Angle)。
若是同时两层分子视为单一来看时,会发现影响通过AFLC可见光的Dielectric Tensor会有如方程式(3)的关系
若AFLC的q=45陛A则会形成negative uniaxial,此时OAFLC 液晶光轴会平行于入射光,因此当上下两片偏光片正交(cross)时,并不会有光线通过,达成相当完美的暗态;但当施加电场时,会使得分子朝同一方向排列,此时光轴会是双轴,通过液晶层的光会有相位改变,而成为亮态,图四为SSOAFLC光轴示意图。
虽然OAFLC材料解决了"前置转态效应"的问题,大幅改善了AFLC对比,但由于其黏滞性太高,使得驱动电压远高于向列型液晶(驱动电压约18伏特以上),而且需要极小的cell gap(<1.6mm)制作SSOAFLC,这样的制程条件使其在量产上和应用上面临问题。未来若能改善cell gap制程及驱动电压过大等问题,将可运用AFLC之快速反应速度及其三稳态及迟滞V-T曲线于被动矩阵驱动的液晶显示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