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技术详细介绍
IPS (板内切换 or Super-TFT)技术
IPS或"板内切换"技术最先是由Hitachi(日立)开发的,现在NEC及Nokia(诺基亚)也采用这项技术生产TFT。
原理:
IPS与TN+Film(扭转向列液晶+视角扩大膜组合)技术的最大不同点在于液晶分子的方向是平行于基板而不是垂直于基板。这一点是通过施加电压来实现的。
使用IPS或Super TFT技术可以使视角扩大到170度,基本上可以达到CRT监视器一样的视角。但是这项技术也有缺点,因为液晶分子的排列方向,使得电极必须做成梳子状,安放在下层玻璃基板上,而不能像TN模式一样(成型的TN液晶显示屏通常包括玻璃基板、ITO膜、配向膜、偏光板等制成的夹板,共有两层,称为上下夹层,每个夹层都包含电极和配向膜上形成的沟槽,上下夹层中的是液晶分子),安置在两层玻璃基板上。这样做会降低对比度,因此必须加大背光源来达到要求的的亮度。同TN+Film(TN+视角扩大膜)技术相同 IPS模式下的对比度及响应时间与传统的TFT-TN 相比也并无多大改善。
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区域垂直排列)技术
MVA技术是由富士通公司开发的。从技术的上来看,MVA目前来看应该是液晶显示器广视角及短响应时间最好的解决方案。MVA技术使可视角度可达到160度,响应时间可达到20ms。在MVA技术中,M代表 "multi-domain",是指单个色彩单元里面用凸出的物体来形成多区域。 VA代表"Vertical Alignment"(垂直排列),由于凸出物的关系,液晶分子在静态时并不完全是的垂直排列的。当施加电压产生电场之后,液晶分子变成水平排列,这样背光源发出的光就能通过各个层。MVA技术能够提供比TN+视角扩大膜技术及IPS技术更短的响应时间,这对视频和游戏的表现来说很重要。对比度方面也有提高,但是会随视角的变化而变化。
TN+Film(TN+视角扩大膜)技术 :成本低廉,成品率高,可视角度140度,对比度和响应时间无太大提高。 IPS(内切换 or Super-TFT)技术:可视角度170度,对比度和响应时间无太大提高。MVA(Multi-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多区域垂直排列)技术可视角度160度,对比度和响应时间有较大的提高,适合对视频和游戏的回放。
可视面积
可视面积指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用来显示图像的那部分屏幕的面积。因为CRT显示器的尺寸实际上是其显像管的尺寸,可以用来显示图像的部分根本达不到这个尺寸,因为显像管的边框占了一部分空间。一般来讲,17寸CRT显示器的可视面积约在15.8-16英寸左右,而15寸显示器的可视面积则只有13.8英寸左右。但对于LCD来说,标称的尺寸大小基本上就是可视面积的大小,被边框占用的空间非常小,15寸LCD的可视面积大约有14.5英寸左右,这也是为什么LCD看起来要比同样尺寸CRT更大一些的原因。所以选购LCD的时候15寸就基本上够了.
亮度与对比度
液晶显示器的显示功能主要是有一个背光的光源,这个光源的亮度决定整台LCD的画面亮度及色彩的饱和度。理论上来说,液晶显示器的亮度是越高越好,亮度的测量单位为cd/m2(每公尺平方烛光),也叫NIT流明。目前TFT屏幕的亮度大部分都是从150Nits开始起步,通常情况下200Nits才能表现出比较好的画面。对比度也就是黑与白两种色彩不同层次的对比测量度。对比度120:1时就可以显示生动、丰富的色彩(因为人眼可分辨的对比度约在100:1左右),对比率高达300:1时便可以支持各阶度的颜色。目前大多数LCD显示器的对比度都在100:1~300:1左右。目前还没有一套公正的标准值来衡量亮度与对比的反差值,所以购买LCD全靠一双锐利的眼睛。所以在选购LCD时要注意这个指标,它也是LCD产品上性能差异最大的一环估计选购上有些难度。
反应速度
测量反应速度的时间单位是毫秒(ms),指的是象素由亮转暗并由暗转两所需的时间。这个数值越小越好,数值越小,说明反应速度越快。目前主流LCD的反应速度都在25ms以上,在一般商业用途中(例如字处理或文本处理)没有什么太大关系,因为此类用途不必太在意LCD的反应时间。而如果是用来玩游戏、观看VCD/DVD等全屏高速动态影象时,反应时间就尤其重要了,如果反应时间较长的话,画面就会出现拖尾、残影等现象。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市场上绝大多数LCD显示器在玩QUAKE3时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拖尾现象,在画面高速更新时尤其明显。而CRT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因为CRT的反应时间只有1ms,是绝对不会出现拖尾现象的。
色彩
说到色彩,LCD也比不上CRT,从理论上讲,CRT可显示的色彩跟电视机一样为无限。而LCD只能显示大约26万种颜色,绝大部分产品都宣称能够显示1677万色(16777216色,32位),但实际上都是通过抖动算法(dithering)来实现的,与真正的32位色相比还是有很大差距,所以在色彩的表现力和过渡方面仍然不及传统CRT。同样的道理,LCD在表现灰度方面的能力也不如CRT。大家有条件的话可以自己比较一下:找一台17英寸特丽珑显像管的显示器,再摆一台15寸LCD,同时显示一幅1677万色的图象。CRT显示出来的画面十分鲜艳,而LCD则显得有些"假",虽然说不上来哪里不对,但看着就是没有那台珑管的CRT舒服。
- 新型显示器件进展(09-06)
- 基于DVP-M的LCD TV系统(09-13)
- Renesas 多制式TV解决方案(09-23)
- 友达四大电视技术全披露,带来差异化选择(10-01)
- 液晶显示器花屏故障的排除 (10-15)
- 大尺寸LCD TV迈向高画质之技术探析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