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可以不带钱包出门,这个美国人大呼爽歪歪
在很多地方,如果你出门不带钱包,一整天都会过得非常艰难。你没办法支付食物、交通、以及其它任何生活必需品的费用。
但是在中国的大都市,只要你带上智能手机,即使没有满口袋的现金和信用卡,你也完全可以活下来。
我在美国生活的时候,一般都不用现金结账,但我总是带着信用卡或借记卡。我付房租的时候开支票,而且大多数账单都在网上支付。
中国快速发展的移动商业预计将远超美国,所以我离开美国来到中国首都北京,来看看一部手机能让我走多远。
说实话,我觉得不带钱包在北京逛一天有点不太靠谱,但当我发现这样既简单又方便时,还有些惊喜。
我在一家煎饼(一种美味的薄煎饼,中国最受欢迎的街头早餐之一)小铺买了早餐,扫了窗户上的二维码付款,一共花了六元(大约93美分),我要做的只是输入密码,整个过程只用了几秒,交易就完成了。
在附近一家咖啡馆,咖啡师扫了CNN助理沈璐手机上的二维码。
在我们品尝咖啡期间,沈璐用手机付了她房子的水费。只几秒钟的时间,她就可以在几个相互关联的账户间转移资金。她经常用同样简单的方法付其它的账单,包括她的房租。
在北京,我也可以用手机支付电影票、外卖和网购的商品。
我用手机叫了辆出租车,去会见一个新型支付应用迈生活的联合创始人顾宇。用手机应用支付拼车费用可以给我们省下一笔钱,因为我们可以预定多个出租车站点,最后把费用都分摊掉。
顾宇说,在中国,很多城里人都不爱用信用卡,因为他们更喜欢用手机支付。
"我把这种现象叫做后发优势。中国并没有一个真正利润丰厚的信用卡体系,"他说,"这样中国人就跳过了信用卡阶段,直接进入了移动支付时代。"
在我们乘车逛北京的路上,顾宇指出了移动支付的好处,比如不用再携带硬币或褶皱的纸币,不用再担心它们丢失或被偷,有电子收据,便于跟踪消费记录,当然,也不用再带鼓鼓的钱包了。
到达目的地--北京的时尚地标三里屯后,我们一起吃了午饭,AA制付账,当然也是用手机支付的。
在北京,小到街头小贩,大至连锁商店,许许多多的商家都接受移动支付,主要通过支付宝和微信这两个比较普及的应用。
数以亿计的中国人都通过手机上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且市场增长迅猛。
据研究机构eMarketer估计,中国的移动端零售额在2015年增长了85%,约达到3340亿美元,这一数字是美国市场的四倍多。
移动支付的下一个发展目标将着眼于大城市之外。
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仍然依赖于现金。尽管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但这数亿人口的巨大市场尚未开发,将给移动支付公司提供一个重大机遇。
- 解决安全问题是移动支付规模发展前提 (08-03)
- 手机应用将是移动支付主战场 (10-01)
- 移动支付日渐火爆 (02-08)
- 国民技术2.4G:大力支持移动支付 能否阻碍NFC?(06-04)
- 移动支付: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应用明星(07-10)
- 移动支付,离主流生活还有多远(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