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互联网与运营商的“围城”

互联网与运营商的“围城”

时间:03-11 来源:通信产业报 点击:

"实际上运营商的生意真的很不错。"在中国移动的发展论坛上,UC优视CEO俞永福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他看来,互联网企业里一年营收能够达到中国移动一天利润--3亿--的企业数量不超过两位数。而对于中国移动而言,腾讯或者阿里巴巴超过4成的利润率同样是运营商无法企及的目标。

于是在今天的移动互联网市场,一面是互联网企业削尖了脑袋希望挤入电信市场,例如Google拍卖频谱或者苹果的Facetime;一面是电信运营商天天提倡互联网式发展,例如中国移动的MobileMarket或者NTTDoCoMo的"i-mode"。似乎今天的互联网与运营商之间已经形成一个围城,城里的人拼命想挤出去,城外的人却渴望城里的生活。

其中的缘由何在?如此貌似多元化的发展利弊如何?

一个符合常理的原因在于企业的增长动力,任何一个企业都有做大做强的欲望,如同Google或者中国移动在自身领域已经占据超过7成的市场份额,对外扩展或许是增长的捷径。而对于企业而言,这更多是一种试错。如同Google鼓励员工把20%的时间投入到与工作无关的研发中,企业同样需要新的尝试寻找新的市场。如果没有这种尝试,Google的主营业务也许仍将局限于搜索,Gmail与Googleearth永远不会出现;如果没有这种尝试,苹果的主打产品将仍旧局限于Mac,iPhone、iPod……仍将停留于构思中。即便对于市场,大众同样欢迎这种迎来新的竞争者的"鲶鱼效应",因为这会推动市场竞争。

但是为何多元化的征途中,赢者寥寥,输者众多。根据互联网的最新观点,这属于"微创新"的范畴。纵观苹果的创新观点,从小众产品的iPodClassic到iPodtouch直至iPhone、iPad,一条清晰的脉络足以呈现出苹果的成功秘笈--成功同样并非石破天惊,而是细水长流。

聚焦于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其创新的基石又在哪里?IDG的著名合伙人熊晓鸽给出了一个有趣的对比,在北美股市上,与中国移动市盈率最为接近的公司主要领域在市政、电力或者燃气。这或许点明了运营商的真正属性--基础设施。在全球范围内,领先的日本市场已经给出了答案,NTTDoCoMo与软银的ARPU值回升并非主要依赖于数据业务,流量费的增加才是真正的王道。

正因为如此,当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提出流量精细化经营时,中国移动在未来的角色已经明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商。尽管管道的名称并不好听,但是消费品市场"渠道为王"却给出了相反的答案。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产业链哪个环节能够赢得主导权,所需要的不仅是看似重要,更在于对自身环节的有效把控,这也是智能管道的真谛。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