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全面支持IPv6 上海贝尔助力运营商IPv6迁移

全面支持IPv6 上海贝尔助力运营商IPv6迁移

时间:03-27 来源:网易科技 点击:

。隧道的技术,刚才我前面讲了,主要是考虑利用6PE和6VPE的技术,适合大规模的技术也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对于我们整个的演进策略来说,我们主要是在部署迁移的过程当中,主要是由边缘向内部逐渐迁移的过程。在边缘的话,主要是在网络的PE设备上进行升级,让它支持IPv4、IPv6,采用双栈的技术。在核心网络的话可以保持不动,仍然是采用了原有的技术,原有的协议栈,通过了6PE和6VPE大规模部署的话,连接整个IPv6信息的孤岛。随着IPv6逐渐的推进,应用逐渐地发展,可以逐渐地向核心的网络,向内部的网络逐渐地采用双栈来过渡。最后,随着IPv6的全面使用逐渐地取代IPv4,全面地演进到IPv6去。也就是说我们在运营商部署的时候,可以通过6VPE的技术部署多个6VPE城域网或者是业务系统的6VPE的一些网络。

对于用户在CPE的设备采用双栈的设备,可以同时支持IPv4、IPv6。同时,部署双栈的DNS方案来进行解析。

对于三A协议的话,我们逐渐在网络上向RADIUS|0">RADIUS迁移,这也是网络上的协议,也是下一代移动通信主要的标准协议。

总之,我们对整个承载网部署一个基本的策略是,由外向内逐步地渐进式的过渡。先在网络的边缘部署IPv6、IPv4的协议栈,然后在网络的边缘部署6VPE和6PE的技术,实现IP孤岛的连接,最后逐渐过渡到核心的网络,逐渐全面地演进到IPv6。

对于在完成了整个承载网的IPv6的演进之后,我们可以逐渐地向电信业务系统进行改造对IPv6的接入。对于业务系统的改进主要的好处是来解决前面我讲的问题。首先是随着支持电信改良的业务,带来耗量的需要,大量的终端IP地址。第二,可以解决终端IP地址冲突的问题。第三可以解决很多NET带来的困难。NET大量采用了NAT的技术,很好地支持我们现有的电信业务的系统,但是对于采用了NAT技术之后的所有电信业务,就需要部署一些设备,解决终端穿越的问题,所有的经过了NAT翻译的终端都要到这样的设备上去,由它来解决这些问题。虽然在现网是没有问题,都可以应用,但是设备的引入会带来一个是扩展性的问题,在大规模部署的时候会存在着扩展性的问题。第二,本身存在着故障的问题。

如果采用了IPv6,各个业务系统采用IPv6,它对网络迅速的部署,就可以消除前面所说的重复投资的问题。另外,更大的好处是它可以带来业务系统的组合,实现新业务。可以快速地协助运营商来帮助部署新业务。比如说像视频监控的话,可以把它迁移到手机的网络上去,实现移动的视频监控。随着IPTV迅速地攀升,流媒体的建筑,这对运营商来讲是非常有帮助的。

对于运营商在向IPv6迁移的过程当中,我们遵循的原则是和承载网的原则是一样的。首先我们是在边缘进行IPv6的迁移,使得边缘的设备支持IPv6、IPv4的双栈。逐渐地向核心的功能部件进行过渡。在我这边可以看到,不同的颜色表明了四个不同的步骤,来进行迁移。第一个主要是在我们的设备上支持双栈协议,进行IPv6的迁移。逐渐过渡到最后的核心的交换,或者是PCSSF最后到营运系统。

从3GPP的标准来讲,RMS是要支持IPv6,而且将来要做IPv6唯一的协议支持,现在现网大量部署RMS的是IPv4的网络,我们逐步地会把它迁移到IPv6上去。

另外是对于LTE向IPv6的迁移,LTE本身是高带宽的移动网络。对于LTE而言,跟以前的网络是不同的。以前我们只是有IP地址的要求,而现在CX域我们不需要用IP地址了。LTE没有域之后是一个IP,所有的都是通过IP地址来进行传输。所以,对于整个移动网络终端的话是需要地址剧烈地增长,在部署了LTE之后。我们知道2009年美国要部署全球的第一张LTE的商用网络。

对于大量需要IP地址的LTE来说,把整个的向承载网的IPv6迁移,无疑是明智的选择。我们在部署的时候,仍然可以在LTE有手机,或者是支持全面IPv6。在EPC部署的时候,是通过IPv4的隧道来进行连接,可以使整个跨越我们传统的IPv4,继续利用整个IPv4的骨干网。对于核心网络的话,RMS核心网络是我们仍然在IPv4的VPN上构建IPv6的VPN,使得所有支持交换的服务器可以跟VPN进行通信。这就是我们对承载网的演进,把它从边缘逐渐向核心进行演进,使它能够支持IPv6的通信。然后,再进行业务系统的演进,通过IPv4上部署IPv6的VPN,可以直接连接业务系统的服务器,从而实现我们整个端到端的IPv6的通信。也就是说从我们的手机终端到LTE,然后通过6VPE到下一步,然后进入到核心网络,这样使我们达到端到端的IPv6的业务通信的能力。

所以,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话,可以支持整个我们从承载网到应用系统端到端迁移的解决方案和主要的策略过程。

下面主要看一下我们整个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