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CMMB:一项标准的前世今生

CMMB:一项标准的前世今生

时间:07-20 来源:IT专家网 点击:
了解手机电视在中国的发展必须要知道CMMB标准(简称部颁标准)的发展。2006年10月24日,广电总局颁布了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行业标准,而它的核心技术就是泰美世纪研发和拥有的。泰美世纪在广电系手机电视中的地位就像大唐之于TD-SCDMA(简称TD),是整个产业的龙头。

  TD的双胞胎

  故事得从TD开始讲起。1995年,美国德州大学教授徐广涵带领技术团队独辟蹊径,研发出一套新的移动通信系统解决方案--SCDMA,并且在美国成立了CWill公司。徐广涵任CTO主管研发,来自摩托罗拉的陈卫作为公司组织者担任CEO,时任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简称邮称院)副院长的李世鹤教授代表邮科院参与了公司创立。

  在李世鹤的推动下,同年11月,"信威通信"(即"CWill"音译)在北京成立,邮科院成为控股股东,提供资金支持。

  1997年国际电联向全球征集第三代移动通信(3G)标准,这一机会被当时邮电部科技司领导看中,以SCDMA技术为基础提出了名为TD的3G通信标准。随后,TD的主要研发阵营已经从美国转移到中国,信威的主要研发人员也转入后来专门为发展TD而成立的大唐移动公司。

  故事在1998年CWill公司逐渐将重心转移到国内时出现了一个分支。SCDMA技术团队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刘辉博士,当时他是CWill公司的技术副总裁,同时,他还在德州大学攻读徐广涵教授的博士学位,徐广涵和刘辉被公认为SCDMA技术的开拓者。但是刘辉并没有加入后来TD的发展,而是继续在美国从事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研究。

  2000年,时任华盛顿大学(西雅图)宽带无线实验室主任的刘辉教授,与原CWill公司硬件部主管慕福奇和原贝尔实验室从事宽带无线研发的李小东博士共同创立了一家宽带无线通信公司"BroadstormTelecom,Inc",今天广为人知的韩国4G标准WiBro,就是刘辉团队推动的结果。

  结识广电系

  2001年,时任"小网通"总裁的田溯宁邀请刘辉团队到中国为他们的IP骨干网做宽带无线接入解决方案,刘辉遂在北京成立了一家分公司"保斯通(北京)通信公司"。但当时3G正开始热炒,4G概念尚未浮出水面,无论是中国政府部门在频率规划上,还是移动运营商在战略布局上,都没有给予保斯通公司的技术太多关注,尤其是随后出现了中国电信南北分家,大小"网通"公司整合,"保斯通"在中国通信领域的发展失去了方向。

  刘辉、"保斯通"中国公司总经理李群以及刘辉团队的老朋友申红兵(他们的市场顾问,时任大唐电信国际事业部总经理)开始在中国市场寻找新的发展机会。一次偶然,他们得知广电总局下属的中广影视传输网络有限公司(即中国有线前身)在考虑为有线电视网做无线接入方案,有可能采用他们的技术,于是,他们找到中广网络的董事长陈晓宁谈技术合作,其实就是想把他们的技术方案卖给广电。虽然这个合作最后没有实现,但却意外地促成了泰美世纪的诞生。

  陈晓宁当时还有另一个身份是广播科学研究院院长(简称广科院),在与刘辉等人的接触中,当时的广科院电视所所长王联(现任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和副所长杨庆华教授发现这个留学生团队掌握了数字电视无线传输的全球领先技术。早在1996年,中国就已经决定制定自己的数字电视地面无线传输标准,而当时的情况是清华、上海交大两种技术方案正打得头破血流,而欧洲标准已经在全国多个城市铺网运营了。

  广科院认为自己比高校更了解电视领域,如果由自己制定传输标准,在未来运营中成功率会更高。2003年1月,广科院与刘辉等人组建合资公司--泰美世纪,经历非典,花费一年时间,开发出了第三套标准方案参与竞争。

从电视转战手机

  到了2004年

  8月,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领导的"中国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技术研发组"确定了清华、上海交大和广科院三方融合方案的框架。在这个融合框架中,清华和上海交大的关系是对立面,而泰美世纪与他们任何一家都不冲突,竞争形势是泰美世纪站到任何一边,都会形成二比一的局面。

  于是,在2004年下半年时间里,清华和上海交大都分别开出协议,许诺给泰美世纪股份和现金好处,拉拢泰美世纪支持自己。从商业上说,这是一笔合算的买卖,但泰美世纪是一家技术型的公司,公司技术团队认为融合方案出来的东西是有重大缺陷的,既然不能阻止这件"坏事",至少可以选择不参与,否则就丧失了技术上的"气节"。

  再加上广电总局的高层也不认可融合方案。在2005年春节前后,泰美世纪就退出了融合方案。这时,在电视之外,针对小尺寸屏幕--以手机为主,优化性能和省电的技术浮出水面。跟随这一技术路线,泰美世纪在手机领域寻找新的机会。

  2005年7月底,日韩运用卫星传播手机电视的技术投入市场使用。这一技术的主要专利拥有者是东芝,因为卫星覆盖到了韩国境内,为了分散风险和成本,日本人找到韩国人一起做。现在韩国境内由SKT运营的"TUMedia"手机电视服务就是基于东芝技术的。而就在2005年的四五月份,广电总局也启动了手机电视计划,觉得既然日韩已经有了成熟技术应用,希望"拿过来"快速布网,投入运营。

  7月7日,广电总局和东芝谈判,提出中国的手机电视将采用东芝的方案,要求东芝把核心技术释放给中国无偿使用,因为东芝在产业化中有优势,可以在今后的设备采购中获得回报;同时要把泰美世纪的技术放进去,部分地自主创新,也可以扶持一下自己的产业。

  但是东芝拒绝了,东芝开出的条件是:收取1亿美元的技术入门费。

  谈判遭遇失败,但各地的广电系统已经急不可待地要做手机电视业务了,于是有的引入韩国标准、有的引入欧洲标准、有的引入美国高通标准,中央主管领导指示广电总局制定一套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泰美世纪再次进入广电视野。

  2006年年底,泰美世纪的技术方案正式被宣布为手机电视部颁标准。

  错过奥运的国家标准

  今年4月,由北京新岸线公司研发的T-MMB系统最终被确定为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国家标准的技术方案。

  但直到奥运期间,国家标准也没有做出一款产品出来。因为他们的商业模式是,先获得国家认可,再去市场融资,最后做产业化。显然,从4月份到现在,连融资过程都没有完成,更不用说产业化了。

  他们的竞争对手--部颁标准的研发者泰美世纪则沿着另一条商业道路前进,因为有广电总局的资金支持,他们先做产业化,再考虑商业运作。所以,部颁标准反而先做出了产品。

  2006年,广播方式的手机电视的概念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广电总局遂加大了力度推动自主创新的手机电视标准制定。

  但万一中国标准届时无法产业化,广电需要一个备份方案。2006年春天,广电总局科技司副司长王联找到新岸线公司总裁鲍东山,给了一道命题作文:给广电的标准做备份。

  与此同时,泰美世纪总经理申红兵这边也是进展顺利。2006年10月24日,广电总局颁布了基于泰美世纪核心技术的部颁标准。作为备份的鲍东山的生存空间受到威胁。

  感觉遭到广电不公正待遇的鲍东山开始在广电之外寻找机会。2006年年底,中央有关领导批示: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牵头,在广电总局行业标准的基础上,适时出台国家标准。国标委于是向原信息产业部和广电总局定向征集方案。

  到2007年1月15日之前,只有新岸线的T-MMB作为原信息产业部选送的候选方案参与征集。经过一番动员,华为、清华大学、尚视互动等单位提交了"陪标"方案。

  事实上,真正在可行性上对广电标准CMMB构成威胁的,只有新岸线。鲍东山投奔原信息产业部,宣告他在广电系的彻底出局。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