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GSM不是强弩之末

GSM不是强弩之末

时间:08-13 来源:C114 点击:
GSM|0">GSM是目前世界上推广最为成功的移动技术,在20多亿的移动用户当中,GSM占据了大多数份额。尽管近几年3G的发展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目光,各种宽带应用层出不穷,但GSM在数据业务等方面相形见绌,再加上新的技术发展步伐加快,4G等技术呼之欲出,人们不禁要问GSM该走向何方:是保持惯性然后逐渐衰落,还是应该戛然而止?特别是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新技术的"天花乱坠"更让他们对GSM越来越没有信心。事实往往与臆断大相径庭,在经过仔细调查和访问后,记者发现,GSM无论从市场发展、技术演进还是客户需求等方面来说都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而绝非仅是维护存量市场。

首先,虽然GSM在发达国家和成熟市场实现井喷式增长已不大可能,但在广大不发达地区、广大中低端市场还大有可为。放眼全球,移动电话已经从20年前的高端市场逐渐向低端市场转移。如今,手机已经成为城市中等收入者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并且正在向全世界30亿居住在农村的人和低收入的城市居民普及。而在从高端市场转向低端市场的过程中,我们将主要依靠GSM。相比小灵通等技术条件的限制,和3G等新技术的成本、实用性能等相比,GSM作为从模拟通信向数字通信转变的重要角色,一直以来都担负着移动通信发展排头兵的重任。而面对未来,GSM的历史使命还将延续。据UMTS论坛称,到2010年,全球手机用户(包括2G和3G)将超过40亿,其中3G用户只占8亿,这意味着在2010年前以GSM为主导的2G还有6亿用户甚至更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据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称,得益于亚洲和非洲手机市场呈现持续强劲增长势头,2007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将达到11.5亿部,比上年增长16%,高于此前预测的10%,其中大部分为GSM手机。这些强劲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印度、非洲、中东、拉美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以印度为例,在拥有11亿人口的印度,移动渗透率还不到20%,2006年底其移动用户数为1.1亿,然而,目前这个数字正以每月450万的速度增长。有关数据显示,全球GSM用户数将保持每天132万的速度增长,下一个5亿GSM用户将在未来几年内出现,市场潜力巨大。

其次,从技术演进的角度来看,GSM并不是"强弩之末",其演进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GSM的上升空间不仅仅限于自身的演进发展,同时,2G与3G的融合也是今后业界关注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基于对运营商现有投资的保护,还是市场发展的惯性,GSM技术在新的环境下还在不断发展。到今年1月,全球EDGE网络数量已达258个,分布在136个国家,其中发展中国家的GSM/EDGE网络部署仍然在火热进行中。据专家介绍,EDGE技术引入了8PSK调制、链路自适应和增量冗余等新技术和新机制。这些新技术不仅基于原有GSM/EDGE系统,还提供了更多的数据速率增长空间,为GSM/EDGE网络的平滑升级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证,是GSM运营商的自然演进选择。目前,中兴、华为、爱立信等著名电信设备厂商仍然投入重兵,努力开发有关GSM的统一硬件平台、统一网管平台和系列功能强大的增强型GSM/EDGE基站产品等,他们在发展的过程当中还注意未来与3G的融合,比如中兴通讯针对不同类型运营商的具体解决方案,能够做到有效兼顾2G/3G,最大限度地保护运营商的既有投资,其推出的全IP架构统一硬件平台,即与中兴V3核心网产品、IMS和RNC等系列产品具备相同硬件架构,共享机架、机框和17种单板,最大限度地为运营商降低投资成本和维护成本。以上种种,我们从中可见一斑,GSM从技术演进这一角度来看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最后,从业务发展来看,虽然GSM在带宽等方面,相比于3G/HSPA等有较大的局限,但是我们真的能说我们对GSM网络应用已经准备充分了吗?中兴通讯所推出的Anyservice业务平台就集成了多种技术制式,其中GSM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运营商能根据自身的需求,定制不同的业务组合和个性化服务,充分挖掘GSM网络潜力。另外,说到GSM业务,我们不得不提GPRS技术,作为GSM的增强技术,它突破只能提供电路交换的思维定式,只通过增加相应的功能实体和对现有的基站系统进行部分改造来实现分组交换,最大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71.2kbit/s。从中国这几年的实践来看,GSM/GPRS为移动数据增值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GPRS除了应用于Internet外,还可广泛应用于物流、金融、零售等各个领域。总之,在业务方面,现有的GSM/GPRS网络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

纵观GSM十几年的发展历程,GSM在移动通信的发展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由于庞大的市场基础和实用的技术性能,我们今后还必须重视GSM的发展,无论是从用户还是从技术,或是从业务方面来说,都应如此。GSM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钟凌江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