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常锋:通信业技术与市场谁主沉浮

常锋:通信业技术与市场谁主沉浮

时间:06-20 来源:新浪科技 点击:
  关于这个话题不断在讨论中,赞成技术驱动认为:技术催生市场,人类历史上三次技术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引导了与之相适应的市场繁荣;通信业也是如此,100多年前电话的出现以及40多年前移动电话的出现推动了通信产业向前发展,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数量上看,市场的接受程度极大膨胀。赞成市场驱动认为:市场催生技术,市场决定何种技术占据主导,何种技术采用何种营销措施才能更好吸引用户,远古时代人类需要取暖才去寻找生火的方法,世纪之交的中国,人们需要更便宜的通话手段,于是小灵通出现了。

  其实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针对不同的技术与市场形态会有不同结果,然而,我在业界多听到的是走向两个极端,是要么与要么的关系。

  面对今天的通信业为什么要理顺这种关系呢,因为这牵涉到具体产品的定位与采用什么样的推广方式,很多失败往往就是由于模糊政策的制定所至,理解错了这种关系,无论下一步如何努力,失败已提前到来。

  回顾二十年的中国通信发展史,我们会有更深的体会。

  1987年11月,广州开通了我国第一个移动电话局,1991年,第一个模拟网在北京完成实验并推向市场,对于广大的中国百姓来说,模拟手机是非常渴望拥有的贵重物品,无须任何营销措施,只要能买得起、用得起的用户必定希望拥有一部,这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催生市场的案例。

  1993年9月,中国第一个数字移动电话网开通,这同样是个典型的技术催生市场的案例。

  1994年9月,中国的互联网建设开始启动,由于普通百姓对互联网的认知度差,再加上网速太慢和几乎无可浏览的内容,互联网的发展出现了瓶颈,直到1997年ADSL的出现,情景大为改观,ADSL的速度推动了网民的增加和内容的丰富,风助火势,火借风威,于是乎中国的互联网在随后的几年高速发展,ADSL是市场推动的产物,市场呼喊这种技术的出现,这是个市场催生技术的典型案例。

  1997年12月,浙江开通了中国第一个小灵通网络,之后不久,广东和陕西都相继开通了小灵通网络,一时间,用户急剧上升,到2006年,用户突破9000万,远远高于更先进技术的CDMA;这种过时的技术被推上历史的舞台是因为市场需要低成本,低资费的网络。当时的背景是信产部对移动通信资费有明确的管制政策,中移动与中联通双寡头的垄断导致移动资费过高,因此,市场需要出现一种低资费的网络,这就是小灵通得以发展的市场基础,市场催生技术的案例再次重演。

  2002年1月,中国联通开通了CDMA95A的网络,由于技术决定论思想的主导,认为只要是先进的技术就能催生繁荣的市场,在这一绝对论思想的主导下,错误的产品定位随之而出现,错误的市场推广方式也接锺而至,直到现在,在一些省的的CDMA宣传广告中还能看到这种错误的思想,如大规模宣传低辐射、通话清晰、掉话率低。在CSM和GPRS存在的情况下,CDMA95A乃至CDMA2000IX都不能是技术驱动市场的制式,虽然在某些方面强于GSM和CPRS。对于CDMA来说,这是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培育市场的一种技术,只有在市场培育成熟以后,才能催生更先进的下一代CDMA网络,因此从这个方面看,这应该是市场催生技术的情形,而非它的反面。

  从以上对二十年来中国通信发展史上典型案例的分析来看,技术驱动的技术必须要有质的的飞跃,与传统技术相比,在核心指标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具有两个并列的特征:一是产生了一个必需品的新行业,二是在3-5年内能成为了传统技术的完全替代品。市场驱动的并列特征也有两个:一是相对于传统技术并非是质的变化,用户并非必需,因此需要市场培育,二是市场的推动急需一种技术的出现。

  可以看出,技术驱动的情形是无须复杂的市场营销,即使是用户的感受考虑的都很少,比如,有的产品连名字都懒得去包装,直接称为电话,手机等;而市场驱动大不一样,不仅仅要下功夫进行市场推广,对于产品的名字也要包装成大众容易接受的称谓,如小灵通等。而联通由于技术决定论思想的影响,想当然的认为这是技术驱动,不仅仅在产品定位上错误,在产品名字的包装上也没有去思考,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刚开始几乎没人知道CDMA是个什么东西。

  总结历史教训是为了启发后来者,对于3G,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相对于2.5G来说,并没有质的飞跃,也不是大多用户必需,3G的很多数据业务在2.5G和2.75G上已经实现,只是速度慢一点,但对于以语音为主的用户来说,这不是最重要的,它是一个需要市场培育的技术.

  技术驱动还是市场驱动?不能走向极端,也不能想当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技术与市场形态才能下结论,切务妄言。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