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手机牌照只发不收败坏游戏规则 呼唤退出制

手机牌照只发不收败坏游戏规则 呼唤退出制

时间:03-10 来源:IT时代周刊 点击:

目前,国产手机正饱受利润缩水之痛,市场份额也下滑到历史新低的25%。与此同时,手机行业的大环境也不容乐观,除诺基亚、索爱外,其他厂商的利润都下滑得厉害,特别是日系韩系手机,在华市场频频遭遇"滑铁卢"。发改委在这时又将牌照颁给4家不知名的企业,着实让人费解。

根据发改委2月下旬公布的消息,又有4家企业获得手机牌照,它们分别是深圳邦华电子有限公司、深圳埃立特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晨兴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高科时代电子工业有限公司。至此,我国手机企业已经超过70家。

寄托手机牌照数量,并不能改变国产手机积弱难返的生存处境,反而会导致产品积压,进一步引发价格战,同时也不利于与洋品牌竞争。再说,对新获牌照的厂商来说,也不一定是好事,国际巨头尚且正忍受利润之痛,新进入厂商在技术、资金、销售渠道等方面都落后于人的情况下,拿什么去跟别人竞争?

加强实施手机市场退出机制,将资源集中在少数优秀国产手机企业中,才是唯一的出路。

牌照不是拯救者

据《IT时代周刊》了解,4家新获牌的手机生产企业,产能均在100万台以上。按照2006年我国手机销量计算,约占总销量的3.1%左右。

据悉,深圳邦华将面向市场推出自有BOWAY品牌的GSM手机,广东高科时代则将推出自有品牌"GETEK"系GSM手机。不过,它们都没有透露自己未来的发展战略。从这2年的经验来看,新获牌照的手机厂商鲜有良好表现。倒是有不少企业靠租借牌照获得高额利润。

"2006年我国手机市场主要呈现3个突出特点:一是销量持续增长,二是竞争格局日益出现集聚化趋势,三是国内厂商的不利竞争地位仍有加剧之势,市场份额有所下滑,业绩普遍不佳。"中原证券表示,"在此背景下,发改委再发4张手机新牌照,不可避免会对现有的市场竞争格局产生新的压力和变数。"

据统计,2005年3月30日至2006年6月16日,发改委共核准许可34家企业生产手机。加上这次的4张,短短不到2年,新发牌照达到37张。业内人士甚至怀疑,里面有少数不排除以前是"黑手机"厂商。

加上原来拥有手机牌照的40多家企业,目前获牌照的已经超过70家,这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但数量多并不一定就是好事,从一定程度来讲,它不但没有促使中国手机企业形成规模优势,与洋品牌进行对抗,反倒摊薄了仅有的一点市场份额。

从2006年中国手机市场的现状来看,业界的担忧并不是多余的--在我国手机需求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却在节节败退。增加手机牌照,无疑会减少单个手机企业的产销量。

另一方面,对新牌照获得者来说,是福是祸目前也不清楚。依照2006年的局势,手机市场除诺基亚和索爱外,其他厂商的形势都不容乐观。国际巨头尚且如此,初涉市场的新厂商又能怎样?

退出机制势在必行

有业内人士称,前些年,在手机产业利润丰厚的时候,一些有实力的企业渴望拿到牌照,结果望穿秋水而不可得,致使不少企业错失绝佳的发展机遇。近2年,手机已成微利行业,发改委这时却频频发牌,其中的意味让人琢磨不透。

如今,国产手机的产能严重过剩,供过于求频频引发价格战,在这样危机四伏的大背景下,大规模增发新的手机牌照,无异于制造一场混乱。

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手机产量年增速高达15%,零售销量为1.3亿部,销售额超过1500亿元。在手机企业及出货量猛增的同时,市场需求增长却并不明显,这也是国产手机厂商普遍亏损的重要原因。

哀鸿遍野下,实施手机牌照退出机制已是最后的出路。这一话题早在2005年就被广泛讨论,当时有关部门表示"在3年内逐步实行手机牌照退出机制,以解决手机市场竞争混乱、产能过剩的情况"。但令人担心的是,目前看来,退出机制可能会流于形式,退市的企业不多,新牌照倒是狂增。

据预测,未来,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索爱等少数企业,将占据国内手机市场80%以上的份额,中小品牌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压缩。以诺基亚、摩托罗拉为代表的手机巨头均价正在下滑,国产手机逐渐丧失中低端领地。

加强手机行业的整合力度,或者强制效益低下的手机企业退市,将资源集中在少数优秀企业身上,形成合力,或许才可以与洋品牌有得一搏。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