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中国网民数两年内超美国 网友对广告厌恶度下降

中国网民数两年内超美国 网友对广告厌恶度下降

时间:01-01 来源:人民网 点击:

发掘,一起去推进。

  数字鸿沟问题依然存在

  网友:我国欠发达地区的网民数量增长速度如何?东西数字鸿沟在加大还是在变小?

  王恩海:中国欠发达地区网民数的增长速度相对本地区来说是比较快的。但是,欠发达地区占全国的比重是比较小的,所呈现出来的东西部数字鸿沟,现在已经比较明显。但是与上次调查结果相比,差别并不是很大。这需要我国政府,包括社会一起行动起来,致力于减少这部分数字鸿沟。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影响普通人上网的因素主要是不懂上网的技能,和没有上网的条件和设备。这两个反映出影响互联网使用的是教育问题和经济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在东西部也同样存在鸿沟问题。实际上,网民的发展,依赖经济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网友:非网民不上网,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非网民对网络是什么态度?网民民在收入方面有什么不同?

  王恩海:通过我们近三、四年来的连续调查发现,非网民不上网的原因依然是不懂电脑和网络,不具备上网所需要的技能和不具备上网的条件。"不具备上网条件"包括,没有互联网的接入设备――电脑,也可能是没有网络接入服务商。非网民由于不了解互联网,把互联网看成是一个比较神秘的技术,所以他们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要略高于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程度。这也会使更多的非网民能够尽快加入到网民行列中来。

  在收入方面,网民的平均收入水平要高于非网民平均收入水平。所以,在网民当中,除了学生,最大的比例就是来自企事业单位中的白领阶层。

  中国互联网发展速度加快

  网友:调查中说,网民总数的增长率出现回升。据您的了解,回升的动力来自会么地方?增长率比较大的年份,互联网在应用与技术方面会表现出什么特点?

  王恩海:首先,增长率出现回升这是一个新生生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阶段,也就是说,中国在网民普及率超过10%以后,已经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再次,中国互联网整体环境、基础设备的完善,网络接入费用的降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都是造成网民增长的原因。就目前具体的一些因素来看,许多新兴的互联网技术和设备,互联网终端,都会使得上网的地点、设备出现多样化,使得人们更方便的接入互联网。比如,互联网接入方式,最原始是拨号,现在是宽带,还有ADSL,还有Cable Modem,今年也新出现手机上网的接入方式。这些接入方式的多样化,使得网民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有选择性的接入网络,就使得用户的选择余地更多了。另外,上网设备的多样化也是原因之一,比如,原先只有电脑,现在包括移动的笔记本电脑、手机都已经具有了上网的功能。这些设备的多样化,也使得网民更容易接入互联网。

  最后,国家对互联网发展的一贯支持态度,也推动互联网的发展,比如国家在近几年推出企业上网,家庭上网,政府上网,还有"成长"工程等。这些活动都使得越来越多人走进互联网。这些活动对中国互联网产生的意义和影响必然还会持续下去还会使得中国互联网的网民得以快速增长。

  网友:中国的IP地址为何那么少?是不是美国在搞垄断?

  王恩海:首先,互联网是起源于美国,所以美国在互联网资源方面占有"近水楼台"的优势,它在域名、IP地址,以及互联网资源管理权等方面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的是压倒性的优势。在IP地址方面,美国的IP地址远远多于中国,但是应该看到,中国IP地址增长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目前中国IP地址数已经增加到近一亿个,位居全球第三。但是,这一亿个IP地址,相对于中国1.37亿网民来说的确是比较少的。与美国平均每个网民拥有的IP地址数相比较,也相距甚远,这种差距主要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目前,中国也在采取积极措施,来尽量满足中国网民对IP地址的需求,比如,CNNIC在2006年连续两次提升了IP地址的分配,目前,CNNIC可以一次分配13万个IP地址,而不需要经过上级机构去批准。CNNIC自己就具有这种权限。而且,CNNIC在2006年也加强了在IP地址咨询、分配,以及IP数据库目录服务等方面的服务水平,使得我国IP地址需求单位在申请IP地址过程中有非常到位的技术支持。这些措施都将推动中国IP地址的增长和发展。目前,IPv4地址已所剩资源部多,所以CNNIC也积极投入到下一代IP地址,即IPv6地址的应用和研发过程中。希望在下一代的互联网中占据比较主动的地位。

  网友:低龄网友是在增多还是在减少?

王恩海:首先我国的网民数的增加,基本上个年龄段都在增加,同样年轻网民也在增加,而且增加的数量也非常庞大。大概30岁以下的网民在一年内增加接近2000万,但是,同样在35岁以上的网民也在增加,而这群人的增长速度略快于35岁以下网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