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通信和网络 > 通信网络业界新闻 > 移动IPv6前景探析及运营商应对策略

移动IPv6前景探析及运营商应对策略

时间:01-28 来源:中国IT实验室 点击:

据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将使公用IP地址的需求越来越无法得到满足,IPv4地址在这一地区的供需矛盾将日益尖锐,向IPv6过渡的要求会越来越紧迫。

诺基亚公司的预测显示,到2005年,全球移动用户的数量将是现在的三倍,每个用户产生的流量将是现在的两倍,因此总网络流量将是现在的六倍。由于语音服务利润的下降,许多运营商都转向通过3G提供的新业务来获取收益,这些运营商同时维护电路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的成本很高,因此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之间的平衡将很快变成以分组交换为主导。

2.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需要以移动IPv6为基石

传统的移动通信技术主要是为了支撑话音业务,虽然随著用户需求的提出和技术的发展,目前已经有了基于WAP或GPRS提供IP业务的蜂窝电话产品,但是现有的技术远远无法满足未来通信的需要,第三代移动通信将采用分组交换的设备来代替电路交换设备,IP业务将是第三代移动通信业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需要以移动IPv6为基础。

实现用户通信的同一性:目前一个人拥有多个不同类型的终端(如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的现象已不鲜见,这些终端普遍都有上网功能,但这些终端的上网是互不相干的,通信的内容、方式也因终端而异。然而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实现通信的同一性是至关重要的,未来用户应该只关注自己的应用而将终端淡化成一种手段,而以IPv6大量的地址资源和其它先进的性能做基础,完全可以实现通信的同一性。

P2P成为基本的通信模式:目前移动数据应用的通信模式仍然是客户端/服务器的方式,由于现在的IPv4网络上大量使用NAT地址,使得网上的通信无法实现端到端而只能是端到NAT,P2P的通信模式在IPv4网络上无法实现。IPv6提供了丰富的地址资源,每一个连在网上的设备都有全球可识别的唯一的公用IP地址,这使得P2P最终成为基本的通信模式。

实现多种接入方式的无缝互联:未来各种接入网技术仍然共存,如在PAN中采用蓝牙技术、LAN中采用无线局域网(802.11)、WAN中采用WCDMA/GSM等,而无线技术最终将使人们忽略接入技术的不同而实现随时随地的网络连接,用户能够使用一种多模的终端来通过全球移动网络以及有限范围的WLAN或蓝牙系统来接入IP网络或因特网,用户从某种接入技术覆盖的区域移动到另外一种接入技术覆盖的区域时仍然能够保持不间断的连接。

全IP网络的观点:业界的一种观点认为,未来的网络将是全IP网络,全IP能无缝集成各种接入方式,将宽带、移动因特网和现有的无线系统都集成到IP层中,通过一种网络基础设施提供所有通信服务,并为运营商带来许多好处,如节省成本、增强网络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提高网络运作效率、创造新的收入机会等等。要实现全IP网络,采用移动IPv6是最基本的要求。

3.未来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需要移动IPv6

通信的移动性和游牧性、移动通信中各种先进业务(如IMS)的要求,使得移动IPv6最终成为必然的选择,IPv4无法满足很多新的应用的要求,如IP电话、移动IP、推送应用等等。未来移动通信的应用越来越丰富多彩,而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公用IP地址是实现这些业务的基础。随著移动通信的发展,不仅仅是移动电话成为移动信息社会的核心,越来越多的其它设备也可以用来通信和获取信息。但是,很多新的业务却必须建立在每个终端都拥有全球独一无二的公用IP地址的基础上,这使得移动IPv6成为实现许多新业务的基础。

4.移动IPv6将丰富并完善移动价值链的构成

移动IPv6网络将从根本上不同于现有的IPv4网络,移动IPv6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它非常适合于拥有巨大数量的各种细小设备的网络,因此今后连接在移动IPv6网络上的设备范围将完全突破今天的尺度,提供的业务也会空前的丰富多彩,那时整个移动价值链的构成将远比今天的复杂,移动运营商、业务提供商、设备制造商必将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共赢,而最终的赢家将是作为最终用户的消费者--他们将以更低的价格获得前所未有的丰富应用和服务。

5.移动IPv6为移动网络和移动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移动IPv6不仅可以提供取之不尽的地址空间,而且增加了很多支持未来业务的功能和特色,对于移动运营商来说,如果投资建设新的网络,必然要考虑的是网络的扩展性和可持续发展,只有移动IPv6才有能力为未来网络和未来业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网络和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三、移动IPv6与我国3G发展的关系

1.我国移动IP业务的发展现状

IP业务最早与移动通信结合是在电路交换的移动通信网络中引入IP电话业务,在我国,GSM移动网络中早已经引入了IP电话。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