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研发问答 > 微波和射频技术 > RFIC设计学习交流 > 给工作了1~2年的Power IC设计工程师们的建议。

给工作了1~2年的Power IC设计工程师们的建议。

时间:10-02 整理:3721RD 点击:
曾经,经济危机对IC产业的冲击是巨大的。对于每一个IC工程师来讲,在过去的1~2年里过得都不是很舒服,最直接的冲击就是金钱上的损失。因此当我们看到经济回暖的兆头时都迫不及待的对自己进行新的评估:“我是不是应该赚更多的钱?”,“我是不是还应该在IC领域发展?”,“我是不是应该做做Power以外的项目?”。在此,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看法。本人从事IC设计4年多一点点,自己的产品线具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同时也跟几位大海龟交流过这方面的看法。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多多包涵。
首先请确认你做的是正向设计,如果不是尽快转为正向设计。我看过很多工程师的简历上写满了各种项目,但是当问到具体细节的时候却都说不出来。甚至有些工程师反向了很高端的产品后,还在跟别人询问非常基础的问题。所以说这些项目对面试官来说都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对任何一个正向的IC公司来说也是没有价值的。我这里所说的1~3年的IC设计经验也是指正向设计的经验,没有不敬的意思,只是提醒各位朋友更加关心自己的职业规划。
如果你是在做正向设计,才做两年IC应该会被大多数人定义为菜鸟阶段,在这个阶段你除了需要做更多的设计以外,还需要开始关心生产和市场了。为什么你的IC会被市场接受(或者不接受)?你的产品在市场占了多少的份额?你的客户群在哪里?他们关心什么?如果你是CTO,你会如何定义你的芯片以使你的芯片会被更多人接受?你会如何定义你的芯片的应用系统?同样的,在生产上的考虑也有很多,如何评价一条工艺线?如果你是CTO,你会如何选择工艺线?如何进行WT、FT测试?IC的整个生产流程是什么样的?如何确定自己芯片的Datasheet的各种指标?如何在Datasheet中描述自己芯片的与众不同之处?如何解决成品率问题?也许很多人对这些问题嗤之以鼻,但是当你的芯片的销售量达到100K/M的时候,任何时候都有可能出现类似的问题,任何小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都有可能是致命的。当然,在这个阶段,这些问题大多都是交给高级工程师、项目经理甚至是CTO来思考的。但是如果你想让自己增值,无论是在能力方面上的还是在金钱方面上的,你都应该开始学习这些问题甚至是尝试面对这些问题了。
当然,作为设计工程师,你的本职工作还是设计。我相信有些能力强的工程师在有经验的高级工程师的指导下,工作两年以后可能已经设计出4~6个芯片了。在此,你就需要问自己,限制自己发展的因素在哪里?我在这里举一些例子:有的工程师在做芯片的Block级设计的时候已经非常得心应手了,但是他们对系统级的电路缺少关心。以至于他们不能描述出自己的芯片在整个应用电路中应该具有的关键参数是什么,也没有能力描述系统级电路的频率响应、瞬态响应等等特性。但是如果你是高级工程师,你应该开始考虑系统级的设计,如果是项目经理,你应该为你手下的项目的系统级设计负责任了。有的工程师十分乐于从公司的IP库里取出现有的Block,加入到自己的芯片中。当然,这对于公司来讲是非常稳妥的方式,但是对于工程师自身来讲,这说明你对任何设计细节都在模棱两可的阶段,并且对公司没有明显的贡献;同时有的工程师非常喜欢设计新鲜的Block,狂热的追求新技术,这也是非常有风险的事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保持一个比例,芯片中有一部分是自己已经有的技术,一部分是新鲜的技术。很多人建议我把这个比例保持在7:3左右。对芯片的性能的追求也有类似的情况,上面说的反向设计公司的芯片几乎可以说根本不追求性能,或者说对提升芯片性能不能提出实质性的意见。很难想象这样的芯片会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同时有的工程师也几乎狂热的追求芯片的每一个性能,每一个性能都要比现有的市场上的芯片性能都高。这样的芯片设计起来周期会大大增加,会错失很多进入市场的机会。当你的高性能IC设计出来以后,别人已经把这块市场引向另一个更合理的定义去了。所以一般的做法是对芯片进行深入了解以后,对芯片的某几个你认为重要的性能作为设计重点,其它的保持不落后于市场就足够了。对了,本人也曾经是新技术、高性能的狂热追求者,因此碰壁无数但也自得其乐。
芯片设计是个产业化的产物,或者说是被工程化了的产物。刚刚毕业的Rookie进入公司后,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对自己在学校里学习到的知识将要应用于何处也没有概念。但是当他们经过了两年的实战的洗礼以后,发现自己已经开窍了,发现所谓的芯片设计和搭积木的区别不是很大。这是因为你工作在一个团队中,这个团队的Leader不仅仅在考虑设计芯片,也在考虑整个团队中,如何把工作分配给所有的成员,让他们即能够完满的完成任务,又能够感觉自己有所收获。因此,leader们把一个项目分成很多个小步骤,从简单到复杂。同时,为了保证项目的完美完成,Leader们在完成项目后会有所总结,他们会把自己觉得有前途的工程师往更高层次的方向上引领,给他们更难的任务,更多的权限,从而也给团队带来更多的不稳定性,但是Leader们觉得这是值得的;他们也会把那些乐于搭建Block的成员定义为某一个级别的工程师,从此这些工程师不太会被分配更难的任务,而是让他们从事Block级别的设计从而提高整个小组的效率。所以大多数这个时期的工程师才会有“芯片设计不过如此”之类的感觉,其实最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给最有能力的人来做的。如果你觉得自己干的事情没有挑战,那么只能说明你已经被定义在自己所处的那一个层次上了。学习东西也是这样,你的前进轨迹是螺旋上升的,当你达到一个高度后,你会发现自己以前的想法很天真,也会觉得别人在讨论的电路“就那么回事”。我建议大家不要自己困住自己,多多的学习,多多的实践,勇于承担新的项目,勇于承担更严峻的责任。多做一些能够帮助别人的事情,尽量不要你的Leader专门为你分配帮助你的人。这样,你才能看到更多的机会。论坛里很多高人都说芯片设计是靠直觉的,因为他们触碰到了模拟电路设计的核心。有人说只有做ADC、DAC或者PLL的时候才会需要考虑系统设计,其实恰恰相反,我们模拟电路面对的客户的要求通常是很简单:充电、点灯、稳压、音频放大等等,但是如果在各种复杂环境中实现客户的要求?解决方案才是最重要的,ADC、DAC也只能是个模块。
芯片设计大体上分为两类:正向(forward)和反向(reverse)。正向设计中,又有两种:1st source和2nd source。1st source是自己公司独立的定义一个客户要求的解决方案,从而自己设计一个芯片的脚位、功能等等;2nd source是看到national等大公司有一个成熟、稳定的芯片,在未来的5年甚至是20年内都会有稳定的需求,所以我们按照别人的定义设计一个芯片,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没有超前,也不算掉队。但是两种设计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1st source所追求的是技术上的先进,系统级方案上的优势,因此在设计芯片的时候我们通常不会考虑成本的因素,而是用最好的工艺、最快的时间把芯片推向市场;2nd source所追求的是通用,我们即使把性能做到世界第一,从别人的手中抢夺客户也是非常困难的。那么我们就需要一个富有优势的工艺线,简单来说就是便宜。什么便宜,纯BJT或者纯CMOS的工艺线。这种工艺线也许没有精确的Model,也许没有完整的PDK,但是它有优势。我看论坛上的朋友说设计DC-DC很容易,我猜他们使用BCD工艺,而且有完备的PDK,甚至工艺线会提供高性能的IP等等。然后理所应当的抱怨说:“DC-DC设计上有什么困难的?可是现在的DC-DC是大白菜价。设计出来也没人要。”而我的同事说,DC-DC挺难的,别人是怎么实现的?我告诉他,我们是正向设计,具有优势的正向设计。所以请这些朋友也换一个角度想想,为什么你们不能把DC-DC的价格做低?当你面对这样一个纯CMOS线的时候,你是否有信心去设计一个芯片?这里所需要的不仅是电路知识,还有Model的知识和一定的Debug能力,总结来说,你要通过设计大量的芯片、犯大量的错来获得足够的经验。
模拟电路里也有领域:Power、Audio、LED等等,但是界限非常模糊。只有那些非常大的公司,用工程管理的办法管理项目的时候才会把他们区分出来。其实从技术的角度上说都差不多,而对于具有1~2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们来说,更应该把精力聚集到自己所专长的领域里面去。LDO也好,PWM也好,ClassD也好,都是用Op搭电路,原理是一样的,都是自动控制。为什么你们做LDO做腻了以后就能找到一个做PWM的工作,因为Leader们认为你既然有本事把一件事掌握点皮毛,那么干别的也肯定能懂一些皮毛,但这些皮毛的价值实在是不高,所以即使你掌握了所有模拟电路的皮毛也没什么大价值。你们需要对某一个领域做到精通,这样才能显出你们的价值。
最后,本人的设计经验只是4年多一些而已,而且幸运的混上了管理一个小团队的工作。以上的意见并不成熟,在此给新入行的工程师们提出一些建议,和高人们一起探讨。欢迎板砖,不欢迎人身攻击。

很不错
power类国内做的公司很多,做的很好的貌似没有

如果说用纯CMOS电路搭建出一个DC-DC,当然好啊。
譬如,不要再理会令人心烦的高压器件。如果小编能解决这个纯CMOS工艺,我想你的DC-DC应该不会是大白菜的价格,毕竟大家在这方面都想方设法的采用。不过个人认为,中国这个市场就是能做的,大家都在做。倘若你用纯CMOS工艺做出来了,过段时间可能就会有更多的同类型产品了。我就在想,你如何保证自己产品的先进性呢?自己抛开大家都能看到的结构,工艺甚至市场?
望指教。

主要是现在做POWER又多又烂

恩,说的很有道理,不过Power IC 入门的确是最低的,但是要做好也很难。比如芯片的性能,芯片的可靠性。
我想可靠性robust不是每个公司都敢说,这也决定了一个你能不能成为世界一流的IC供应商。
个人认为现在的power IC已经发到了一个瓶颈了,比如大的TI,maxim,Linear,ADI etc. 都具备了丰富的产品线, 基本都能够提供所有的方案了, 那么现在追求基本都是low power, small size了, 减少外围器件, 集成大电流pwer mosfet, 或者提供power management unit, 以及一些高度定制的电源解决方案. 我想现在很OEM都喜欢IC供应商提供一个完整的电源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购买芯片本身了. 所以对那些具有丰富产品线的供应商来说优势就显现出来了. 所以现在的IC产品已经变成服务业了, 提供高性价比的解决方案会成为取胜的关键.

佩服楼上说的但我们又能怎么做呢

在国内,为了拼成本,版图面积是拼命的压缩,同时采用比较廉价的工艺,所以可靠性确实达不到要求,但这种模式的存在又对现有的市场产生了冲击,是不是国内做技术的都会有这么种心态呢?我们能否实现自我的突破,恐怕也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学习了,个人感觉行业中政府“管理员”角色的缺位,还是要负一定的责任的。

7# xiayixue198402
第一,芯片的价格是由Wafer和Mask决定的。Mask的价格是由Mask的层数决定的,因为全世界的Mask版的单价都是一样的。纯CMOS工艺可以提供更廉价的Wafer和最少的Mask层数,所以用纯CMOS做出来的芯片的价格是非常低廉的。具体价格我不能告诉你,反正会低到让你吃惊的地步;
第二,你说的“中国市场就是你能做的,大家都在做”。你说的应该是反向吧。正向公司是不会和反向公司竞争的,因为稍微大一点的客户都会要求设计公司是正向的,他们有非常严格的审查程序,我曾经有个客户是仙童,即使我是正向公司也没有被审查过去,可想而知反向公司获得大客户的难度吧。同时会对技术服务要求非常严格,比如说每个月销售量在1kk的数量上要求成品率是100%,比如说对某一个性能非常关心等等。如我的文章中所说,反向公司做不到。反向公司都是小客户,我们不care。他们产品价格确实也很低,但是跟我们的客户没有重叠。
第三,你说保持产品的先进性问题。不知你指的是1st source还是2nd source。如果是2nd source芯片就没有先进性的问题。应该关注产品的兼容性,比如说华硕审查一个公司的产品的时候,会把这个公司的产品和其他三个之名公司的产品混料进行成测,性能不能有太大差别才可以。再次重申,最关键的是技术服务。所以为了保持你的产品有竞争力应该注意你的技术服务,也就是生产和市场的问题;还有就是尽量压低成本。用BCD做DC-DC那么只有被取代的可能了,没前途。
当然纯CMOS设计起来非常有难度,你碰到的会是非常细节的困难。比如说Model不准呀,比如说寄生效应太多呀,等等。如果你也能保证用纯CMOS正向设计出高质量、高可靠性的芯片那么恭喜你,你的公司已经加入了和我们公司竞争的行列。

12# lrzhu
你说的很对。而且你说的设计公司的发展方向也确实有这个可能,在此我谈一下其他的可能性。提供解决方案起源于对手机、PDA方案的设计,这些公司(尤其是台湾的一家)发现自己的CPU里面可以集成一些电源芯片,或者可以自己为自己的芯片量身定制PMU。这肯定是有优势的。因此向TI还有台湾那家公司提出了“电源管理单元(PMU)”的概念。但是你要知道是如何销售自己的PMU芯片的,他们在卖自己的手机CPU同时,免费赠送一个PMU。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他们的CPU的利润非常厚。厚利润是把双刃剑,它是招致恶性竞争的源泉。所以最近在研究手机CPU的公司不计其数,当CPU的利润不那么高时,他们会发现自己的PMU的成本非常昂贵,PMU也就没有生存的空间了。
还有就是解决方案。这就是1st source芯片的竞争了。在这方面,如果公司稍微有些正向设计能力的话,那么他们是可以在市场上竞争的。他们有本土化的优势,有价格的优势,有更接近市场(山寨机)的优势,这些优势决定了1st source的竞争并不一定那么高不可攀。

14# xiayixue198402
廉价的工艺为什么不能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的产品?这正是如今国内大部分公司的发展方向,也是如今很多设计工程师所欠缺的能力。你体会到了自己的状态,那么就要努力突破这种状态。
高性能是技术,高可靠性更是技术,小版图也是技术,也许做到更高的位置后你觉得你需要一个团队,组员们精通于某一个方面。但这还不是“管理”的工作,这种工作最多算是高级工程师而已。

做反向3年多了,被搂主鄙视了,希望有机会洗白!
做低成本的东西工艺选择很重要!

23# lawrence1008
有,我翻译过两片文章,请看我的帖子:
http://www.eetop.cn/bbs/thread-179818-1-1.html
http://www.eetop.cn/bbs/thread-178093-1-1.html

看了看做电源的同志们,原来做电源也这么苦啊,呵呵~~
在电源技术的超额利润被平均化之后,剩下的就只是用技术去厮杀成本了~~
这是市场的必然,也是技术的悲哀~~
一开始人们都希望采取先进的技术去获得高的性能从而获取市场,当这种先进的技术普及之后;大家就会用更简单的办法去实现已经实现性能~~也就是说一种先进技术成熟之后,终究又会回归简单~~

27# hbchens
结论简洁深入,敢问英雄是做什么的捏?

现在做POWER IC 又多又烂 but we will create new spec for save money.

思旺的郭兄吗?

基本上说到点上了.
但最重要的还有2点,
1,要培养一颗充满求知欲的心,产品的价值最终都是信息含量的反映,了解的越多,它越值钱.
2,要和人多讨论,和designer,application, test engineer...要让尽量多的人提意见,找问题,就算片子回来有问题也不会有压力.

1# wind2000sp3

小编很有见解。
个人经验不多,但感觉要把一块产品方方面面都协调好真的很不容易,
楼上很多兄弟抱怨电源便宜又泛滥,其实经典的IC永远不缺市场,
不是说要出来就卖很多钱,很多牛逼的IC就是0.1,但他稳稳占据著市场每个月几K甚至几十K的量,
个人感觉模拟电路核心是device,系统级思维是灵感源泉,同时精细化模块调试时基础。然后才是各种各样的知识如血肉使自己丰满强壮。另外,analog is art!

早就关注小编了 一直疑心是认识的一个牛人
看到很多技术帖子wind2000sp3的见解还是很专业的
非常感谢

1-2年的包括小编都应该考虑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以下的场景你以后会遇到。假设两个同样都是10年的工程师
1。猎头 Headhunter:adc会做么
工程师 Engineer:会(5年经验)
H:PLL做过么(5年经验)
E:做过
H:我这里有个analog设计经理的位子,你想来试一试么
2。猎头:Power 会做么?
E:会,我已经做了10年了
H:不好意思,这个岗位只要senior,不要principal的。


大哥您这个情况我遇见过,可是您的看法我不敢苟同:
1. 中国至今ic产业人才奇缺,做AD/DA的非常少,做PLL的非常少,做Power的也非常少就更别提有10年以上的经验的人才了。所以才有您上述的情况发生,其实AD/DA,PLL和Power不属于一个领域,但是没有办法,不跨领域招人才的话就没有人才了;
2. 中国ic产业的公司也很少,做得好您和我看得上眼的更是屈指可数。所以很多时候跳槽就意味着换一个专业领域,实属无奈之举,这是我们这一辈人的悲哀。
3. 其实就技术本身来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国外有senior的PCB工程师,画一个PCB能够保证噪声和EMI的因素限制到最小,所以人家的一个PCB图纸值个几万美元。PCB设计尚且如此何况ic设计呢?
4. Power确实不算是个新潮的技术。但是并不是如同您想象的一样处于很低级的水平。现在做多通道DC-DC时的loop控制技术大多也会采用S-D技术。做power也会用到Matlab,VerilogA等进行行为级的建模和仿真,Pinciple级的图纸或者专利也是价值连城的东西。比如说我现在做的Ac-Dc LED Driver,需要从行为级上定义出一种更有竞争力的系统框架,行为级定义结束后还要在电路级上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良,我觉得并不低级。当然了,这都要基于对模拟电路的深刻理解和大量经验,否则你建立出来的行为级模块根本不可能被实现。
5. 当然了我现在的水平还不能进行拓扑级的设计,可是我觉得您所说的AD/DA或者是PLL的拓扑结构也很难重新定义,也是采用现存的几种结构。所以您说的“senior”(比“principle”还高一级)的设计水平国内几乎没有人能够达到吧。
6. 还是那句老话,我个人觉得在一个领域精益求精,做到最专业最精通才是提升个人价值的途径。当然我同意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观点,从AD/DA和PLL的设计方法上不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也是我们做Power的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7. 我看过去年奥斯卡的最佳外语片,《入殓师》。你看人家小日本一个收尸的都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到美轮美奂的境界,我们做这种所谓的高级一点的工作是不是更不应该浅尝辄止呢?我的文章的重点在这里,希望与您交流、探讨,谢谢~

很多做signal chain的人总有些看不起做power的情节。
做power是有大学问的,就算是个IO power mos
又有多少人能做的好呢?

62# wind2000sp3
你说的是不错,我不反对你的观点。我的建议是在你所说的基础之上,任何工程师的发展都必须结合行业乃至国情来分析。
1.关于行业,中国power设计的现状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就模拟设计来说,大量低端的power产品占领市场,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power工程师,拉低了整个行业的工资水平。由于台湾出现了很多做power的公司,所以power拼价格的情况在很长时间内不会改变。如何在很大一群power设计师中杀出血路,获得相对来说的高薪,多元化发展和慢慢攒经验是两条途径,而后者意味着你愿意忍受长时间的底薪,更有可能在技术发展的长河中被替代。
2。目前ic设计中,SOC是王道。大的ic公司主营都是SOC。虽然也有纯analgo公司,他们利润很高,但公司也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家。一线厂商 LT Maxim 在中国没有设计,ADI主营pwoer很少,TI倒是有power,但招人也就那么点。二线厂商 onsemi 没有设计在大陆,aati和micrel好像有设计,但也没有多少坑。剩下的就是三线厂和台资了,基本上和大陆做power的在拼价格呢,也给不出什么钱。所以对于做power的萝卜来说,好坑真的不多。而做ad,pll来说要用的地方就很多了。portable产品主打的公司需要ad pll,而很多非手持式产品主导的公司,如atheros,nvidia,marvell,ad pll的设计师的需求量更多,而power的需求几乎为0。什么最珍贵,人才。而复合型人才更珍贵。只会做power的话,10年之后失业,也许你很难找不降薪而找到一个工作,因为坑太少。
3。就发展来说,做power做10年的确不容易,这样的人在美国有很多。但是我们要看到,ic的发源地在美国,他们做什么方向都有很老的工程师。而很多人也不喜欢跳槽,优厚的待遇也让他们乐于做一个工程师。这样的人很多都是老中或者老印,因为美国隐性的人种天花板就决定了他们从一开始就只能一辈子工程师。而在中国,情况完全不一样,大家机会均等,每人都想混出个天地。 如果你想往上发展,除非是在一家专做power的公司,不然你只会做power肯定是不行的,那就只能做power。您现在以4年的经验带一个team,但如果换一家大公司,极大可能只是普通一兵。所以,在很多公司,analog 经理都是复合型人才,你可以不特别精通某一项,但你一定要懂。不需要精通的原因,是你的下属可能就包括了10年经验的工程师。
我也常常听到有创业的海龟和我说:哎呀,你就做power吧,做10年就值钱了“我一开始觉得他们说的是对的,后来想想我觉得他是纯忽悠。一来,他可能是正在创业,需要一个死心塌地的为他卖命的人,这么说打消你的贰心,二来他自己可能就是这么过来的,当了一辈子工程师,混了点vc来国内创业,所以他也没更好建议给你。
如果analog是整个武林的话,ad 和pll就是少林和武当,而power也就是个丐帮。在丐帮混到九袋当然不容易,但号令武林的,大多都是少林和武当的人。
一点管见,贻笑大方了。

另外,对于power而言,还有很多路要走。我们国家ic业到现在出了4个nasdaq公司,actions,vimicro,spreadtrum, 和美新mems,这是我们中国ic人的骄傲.但对我们本土的power设计而言,却连huawei和zte这样的公司都进不去,只能卖给南方一些山寨厂居多。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本身的技术不过关,虽然功能有,但良率不够。如果卖给huawei和zte的片子出问题,赔偿会让整个公司破产。active semi是不错的一家startup公司了,cto steven hyunh是牛人,到现在都打不进zte和华为的市场。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了市场的巨大和残酷。maxim lt ti的片子经常一片就卖个1刀,而我们自己片子只能卖1块RMB。说起power,第一印象就是市场很大啊。但实际上利润集中的高端门槛也是很高的。
我们刚刚才上路呢

新人第一贴,呵呵
看楼上说的挺好,实在忍不住也说几句,也有些疑问。
1.对,做power的人很多,确实。不过号称会做AD PLL的也到处都是。前段公司面试的人,人人都做过ADC,这很正常,因为我们就是招这样的人。不过,收到简历里居然大部分都做过sigma delta,什么样结构的都有。呵呵,不是说sigma delta 有所难,实在是觉得做AD的人也太多了,连这么细方向的也很多人做过。不过像样的,只遇到过一个。
2.不知道你指的大的SOC公司是那些类型。ADI,TI,ST,freescale据我所知都有做power的,当然后三家是做汽车电子的,人招的也不少。可惜这些公司招AD,PLL的更少。我的感觉是老外不太想把这些东西拿到中国做,但是power,我明确的知道这些公司是有正向设计的。就国内的SOC公司而言,确实需要AD,PLL的多。不过我的疑问是nvidia,marvell这些公司会给你正向设计AD,PLL的机会吗?还是给你个IP,让你改改的可能性大?这个是纯问题,不是反问。我没有在这些公司的经历。
3.美国确实这样,power和signal chain是一样的,都有资历很老的工程师。ADI的senior很多都是本科生,干了一辈子的。ST在意大利有些老乌龟,属于甩手一走,设计中心就瘫掉的那种。不过不太同意如果analog是整个武林的话,ad 和pll就是少林和武当,而power也就是个丐帮。举个例子消费类电子随市场需求起伏太大,但是汽车电子就不是这样,设计一颗芯片管十年。那可大部分都是power 占大头的soc系统。
4.技领这种公司不提也罢,越南人当道,不给中国工程师机会,提他干嘛。卖得好,也没培养多少中国人。
5.我算是power,signal chain都做,只不过术业不精,对未来也吃不定,算提提问题,大家解惑吧。

66# folkblues
1.您说的这现象是存在的。很多工程师才5年经验就号称自己ad pll power都作过。这样的人现在很多,但基本上只懂个皮毛。值钱的是那些5年ad,5年pll,5年power的人。
2.有没有正向,请这些公司的同志来讲讲吧。 汽车电子的门槛非常高,东西很难卖。不像消费类,抓住一波,公司就可能起来了。连huawei zte这种工业级芯片都卖不动,何况汽车级呢。就算这些公司有些坑,但对于大量的power人数,相对来说也是少的。

圣邦不错吧

开始带团队的人,一般都会有这番感受的

and i think the foundment also very important, the key point is you must have passion on this area, respect it and focus on it.

纯CMOS工艺设计DC-DC的确存在不小的难度,往往设计上的难度可以通过工艺来解决,尽管增加了成本。
其实Wafer和Mask的确是主要的成本来源,其次还有一个时间成本,往往产品从定义到推广需要一个2年左右的周期。在此期间,也许要经历许多次的Debug,正是如此,产品价格的鼎盛期也许就错过了。因此我觉得有时候可以适当的采用昂贵的工艺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也未尝不过,占领市场后,我们可以同时去做一些降低成本的处理,我们也有足够的时间去考虑CMOS工艺带来的问题。
我设计的体会是,除非已经非常熟悉和了解自己的产品,否则的话还没有能力去把握性能和成本。往往是回头再看自己的产品,发现还可以再优化,再廉价。但是产品却早已经成为了过去,只好交给后来人来完善。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