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研发问答 > 微波和射频技术 > RFIC设计学习交流 > 为什么传输线的阻抗一般是50或者75.

为什么传输线的阻抗一般是50或者75.

时间:10-02 整理:3721RD 点击:
为啥传输线 的阻抗一般是50或者75,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吗

我看了以下035工艺,1铝为每方0.085欧.所以,应该是结合了实际,给出的便于计算的值

去看 Rf的 匹配电阻
笼统的说是为了最小的衰减 和最大的有效传输功率

和你说的完全没关系。是为了阻抗匹配,具体请看射频电路的基础教材。

高频信号传输线中一种是同轴线,好像同轴线的阻抗做到50 75左右比较方便,成本,加工难度等等。

是为了阻抗匹配。

好做,尤其是天线

呵呵,学习了

任何的传输线要获得最大的传输系数都需要阻抗匹配,所以阻抗匹配不可能是传输线的阻抗一般是50或者75 的原因。那只是恰巧在那个点的加工难度和成本得到一个最佳的值。

你先去看下射频的教材吧。根据不同的介电材料,分别取50欧(聚乙烯)和75欧(空气)时衰减和反射达到一个平衡点。从某种角度来说,选用聚乙烯和空气作为介电材料确实是为了经济和方便。但是针对不同的应用,还是有30欧,90欧,60欧等不同的阻抗情况。


映像中,3#所讲的原因是主要考虑。为了平衡信号衰减和功率传输,使两者同时都还不错时常用50,更强调信号时常用75。

为什么是50欧姆的同轴电缆?在美国,用作射频功率传输的标准同轴电缆的阻抗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50欧姆。为什么选用这个数值,在伯德电子公司出示的一篇论文中有解释。
不的的参数都对应一个最佳的阻抗值。内外导体直径比为1.65时导线有最大功率传输能力,对应阻抗为30欧姆(注:lg1.65*138=30欧姆,要使用空气为绝缘介质,因为这个时候介电常数最小,如果使用介电常数为2.3的固体聚乙烯,则阻抗只有不到20欧姆)。最合适电压渗透的直径比为2.7,对应阻抗大约是60欧姆。(顺带一提,这个是很多欧洲国家使用的标准阻抗)
当发生击穿时,对功率传输能力的考量是忽略了渗透电流的,而在阻抗很低,30欧姆时,渗透电流会很高。衰减只源自导体的损失,此时的衰减大约比最小衰减阻抗(直径比3.5911)77欧姆的时候上升了50%,而在这个比率下(D/d=3.5911),最大功率的上限为30欧姆电缆最大功率的一半。
以前,很少使用微波功率,电缆也无法应付大容量传输。因此减少衰减是最重要的因素,导致了选择77(75欧姆)为标准。同时也确立了硬件的规格。当低耗的绝缘材料在实际中应用到柔性电缆上,电缆的尺寸规格必须保持不变,才能和现存的设备接口吻合。
聚乙烯的介电常数为2.3,以空气(介电常数为1)为绝缘层的导线的阻抗为77欧姆,如果以聚乙烯来填充绝缘空间的话,阻抗将减少为51欧姆。虽然精确的标准是50欧姆,51欧姆的电缆在今天仍然在使用。
在77欧姆点的衰减最小,60欧姆点的击穿电压为最大,而30欧姆点的功率输送量是最大的。(注:洋人的思维也如此混乱,这些性能指标明明不是由阻抗决定的。前面说过,这些由D/d比决定的。闲扯这些只让人产生误解)
另外一个可以导致50欧姆同轴电缆的事情,如果您使用一个合适直径的中心导体,并将绝缘体注入中心倒替周围,再在外围装上屏蔽层,选好所有的尺寸以便别人使用并顾及到外观的美观,结果其阻抗都落在50欧姆左右。如果想提高阻抗,中心导体的直径和导线的总径相比的话太细了;如果想降低阻抗,则内外导体之间的绝缘体厚度要做的很薄。几乎任何同轴电缆由于机械美观度的原因,都会接近50欧姆,这使50欧姆成为标准化的一种自然趋向。

为啥传输线 的阻抗一般是50或者75,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吗

我看了以下035工艺,1铝为每方0.085欧.所以,应该是结合了实际,给出的便于计算的值

去看 Rf的 匹配电阻
笼统的说是为了最小的衰减 和最大的有效传输功率

和你说的完全没关系。是为了阻抗匹配,具体请看射频电路的基础教材。

高频信号传输线中一种是同轴线,好像同轴线的阻抗做到50 75左右比较方便,成本,加工难度等等。

是为了阻抗匹配。

好做,尤其是天线

呵呵,学习了

任何的传输线要获得最大的传输系数都需要阻抗匹配,所以阻抗匹配不可能是传输线的阻抗一般是50或者75 的原因。那只是恰巧在那个点的加工难度和成本得到一个最佳的值。

你先去看下射频的教材吧。根据不同的介电材料,分别取50欧(聚乙烯)和75欧(空气)时衰减和反射达到一个平衡点。从某种角度来说,选用聚乙烯和空气作为介电材料确实是为了经济和方便。但是针对不同的应用,还是有30欧,90欧,60欧等不同的阻抗情况。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