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LC VCO的电流,电压限制区
时间:10-02
整理:3721RD
点击:
麻烦各位大牛!
我知道 LC-VCO中当尾电流源的电流增加到一定程度,幅度接近VDD限制时,VCO会由电流限制区进入电压限制区,幅度与电流的关系不再满足4IR/pi,电流增加带来的幅度增加不明显。我的问题是:
1.为什么工作在电压限制区幅度-电流的斜率趋缓呢?我原来认为在电压限制区,尾电流瞬态有较长时间进入线性区,导致共模点与地之间的阻抗较小,使得谐振腔的Q变为QL,谐振腔Q值的恶化了幅度。但是现在我发现即使尾电流源在饱和区,和尾电流源并联的寄生电容在两倍振荡频率时一样在共模点与地之间只有几十欧姆的阻抗,也就是说尾电流源是线性区还是饱和区并不是很重要,反正共模点到地阻抗都很小——这个理解显然不正确,但我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
2.电压限制区、电流限制区的转折点如何取得?
3.如果取得了电压限制区和电流限制区的转折点,实际工作点应该选在转折点偏电流限制区还是偏电压限制区一侧?我原来认为应选在偏电流限制区,但有人认为为了克服流片中的非理想因素,应该偏到电压限制区?
谢谢各位!
我知道 LC-VCO中当尾电流源的电流增加到一定程度,幅度接近VDD限制时,VCO会由电流限制区进入电压限制区,幅度与电流的关系不再满足4IR/pi,电流增加带来的幅度增加不明显。我的问题是:
1.为什么工作在电压限制区幅度-电流的斜率趋缓呢?我原来认为在电压限制区,尾电流瞬态有较长时间进入线性区,导致共模点与地之间的阻抗较小,使得谐振腔的Q变为QL,谐振腔Q值的恶化了幅度。但是现在我发现即使尾电流源在饱和区,和尾电流源并联的寄生电容在两倍振荡频率时一样在共模点与地之间只有几十欧姆的阻抗,也就是说尾电流源是线性区还是饱和区并不是很重要,反正共模点到地阻抗都很小——这个理解显然不正确,但我不知道错在什么地方?
2.电压限制区、电流限制区的转折点如何取得?
3.如果取得了电压限制区和电流限制区的转折点,实际工作点应该选在转折点偏电流限制区还是偏电压限制区一侧?我原来认为应选在偏电流限制区,但有人认为为了克服流片中的非理想因素,应该偏到电压限制区?
谢谢各位!
求大家帮忙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