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有经验的人解释下
1.Cc的作用是什么,是保证主极点的吗?
2.第一级输出有两条路径,一路是射极跟随,一路是反向输出,这个在输出端不是相互减弱的吗?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呢?
3.第二张图的Cc的作用是什么?书上说是为了使更多的电流流入第二级。
-
补充一下,第二张图中,I1是示意图,实际中应该是电流镜吧,如图一那样的结构~
1 Cc应该是补偿电容,可以看作是从最后射随的输出端反馈到前级输出吧,这样就相当于从前面的推挽管反馈到前级输出,就是米勒补偿了。
2 为什么要将推挽输出管的输出和后面的射随输出接到一起,也很迷惑。
3 Cc在这也应该是米勒补偿,应该只是从不同的角度解释而已,Cc跨接在MOS管栅漏,就相当于直接将输入信号通过电容Cc加到MOS管漏端,由于栅漏极性相反,就相当于降低增益换取稳定性吧。Cc分两个方面,
第一个大C表示是电容
第二个小c可能是compensation(补偿)的意思
输出都接一起可能是为了简便吧。而且电压可以输出更高,比如单靠npn高电平是到不了电源的,现在可以靠前面的pnp电流在很小电流输出时接近电源了。如果前一极不接输出,就要把pnp的输出接gnd,npn的输出接vcc,比现在的接法还麻烦。
Cc的解释看前面学习了,以前没有研究过,谢谢。
第2问,反相与射随的输出相消很小,因为射随给输出端的电流占主导,这样的结构可能是为了改善SR性能。
Willy Sansen....
2。从仿真结果看,还是加上最后两个管,跟随效果好。 感觉电流源地下是浮动的,所以两级相连相当于加强的跟随器。
电容应该都是补偿的吧,那个咱就不会算了
3。会不会是零点提高了d的电压,提高了小量的电流?第2问
最后2级结合看,典型的达林顿组态,略有不同的是,通常是CC-CE,这里用了CC-CC。不过也好分析,输入电阻大大提高,输出电阻近似1/gm2不变,增强了输入的驱动能力。Thanks for the book.
CLASS AB 推挽输出级这个要加一个阻性的负载仿真的。bipolar 是自补偿。CMOS的是miller补偿。
在双极的路径上,最大阻抗的地点位于双端转单端的输出点,加一个电容构成主极点,这叫自补偿,和共源共栅放大器的补偿一样的道理。
CMOS的就不说了,由于很大的输入阻抗,millier补偿很好使。效果不错。至于仿真的波形也非常正确,典型的class AB 输出。没有加 输出接的波形不过没有看见cross over distortion 也是很奇怪。
还有注意的是这是个跨阻放大器。输入的是电流。我倒觉得这里用这种达林顿还不如该为2级射随,相对来讲该图达林顿组态的输入电阻要小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