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A129输入噪声频谱密度在TINA-TI上仿真的图形与规格书不同
用INA129的Spice模型在TINA-TI上做噪声分析,为什么TINA上分析的输入噪声频谱密度图与规格书上的不一样,整体趋势都不一样
以下为仿真电路图和TINA噪声分析结果
后面两个图没有显示出来,请重新上传
仿真电路图和噪声分析结果
你好,请问你是测量运放本身的固有噪声吧?
通过运放固有电压和电流噪声电路仿真了下(如下图),一般运放的仿真结果都是跟SPEC电路给出的
“INPUT VOLTAGE AND CURRENT NOISE SPECTRAL DENSITY vs FREQUENCY”基本是相同的。
但是如你所述,INA129仿真结果确实有些不一样。
这个问题,我再找下原因,如果有结果的话再回复。
你好,通过INA129提供的仿真文件,仿真获得的噪声特性确实与手册中的不一样,可能是仿真文件中运放固有噪声模块不够完整。
附件电路是在电路外面根据手册增加了电压/电流噪声模块,是经过仿真测试的,噪声特性基本是跟手册一样了,你可以参考看下。
5226.INA129noise.TSC
下面是仿真出来的结果与手册“INPUT−REFERRED NOISE vs FREQUENCY”对比:
其实我想测试INA129做运放时整个设计电路的输出噪声是多大,为了保证仿真的结果正确,我想先测试一下模型的固有噪声与手册上给出的图表是否相同。如果我想做整个设计电路的输出噪声仿真时是不是也要按你做的加入电压和电流噪声模块。感谢您的耐心解答
使用您设计的电路只有在增益为1时与手册上的图相同
当接入电阻,将增益变大后,仿真的结果与手册上的结果不同,下图为增益为100时的输出噪声
是不是不能用输出噪声来分析增益为100时的RTI,如果不能的话,应该用什么来分析增益为100时的RTI
你好,以下是个人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理解(解释),仅供参考:
首先这个一般仪表放大器的噪声模型如下:
我们可以把这模型简化为:
其实手册中给出的INPUT−REFERRED NOISE vs FREQUENCY输入参考噪声vs 频率,实际上就是指Vn_RTI。
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知道输入参考噪声是输出级噪声和输入级噪声的叠加,官网提供的模型可能是没有包含这来两个噪声模型。
后面提供给你的模型就是在输入端加入了电流和电压噪声模型,把输入输出噪声整合在一个接入输入端的噪声源中。
这样的话,就不符合实际,输入参考噪声就跟输入级的增益没有关系了。
当仪表运放中噪声是以输出噪声为主导的话,不同增益下输入参考噪声的差异就会比较大。
这个我们从手册的“INPUT−REFERRED NOISE vs FREQUENCY”就可以看得出来。
在增益为0db的时候能够满足手册中给出的噪声特性,但是其他的增益的噪声特性就没有办法满足了。
通过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换算出在100~10k段:
Vn_out=119nV/√Hz;
vn_in=7.9nV/√Hz
这样可以算出:
G=10V/V, 输入参考噪声大约为14nV/√Hz;
G=100V/V, 输入参考噪声大约为7.98nV/√Hz;
G=1000V/V, 输入参考噪声大约为7.90nV/√Hz;
看来对于这种多级放大电路构成的仪表放大器,直接通过在输入端加入噪声模块,存在缺陷。
所以仿真的时候,应该要注意这一点。
在只有0dB增益的RTI频率曲线时,按照你所说的公式计算不出Vn_out和Vn_in,而且没有低频段的噪声,我想知道在我设计的频段范围内计算总噪声,并且和后续电路一起仿真总输出噪声。
手册上的RTI频率曲线是怎么得出的,可以绘制出整个频段的噪声图形。
如果方便的话可以把INA129的噪声参数(1/f噪声,宽带噪声等)发一份吗,方便自己创建噪声模型,谢谢
通过读取手册中“INPUT−REFERRED NOISE vs FREQUENCY” 的不同增益时输入参考噪声,
通过第二个图中的公式2列方程组,从而算出100~10k的输入输出噪声密度。
因为低频段噪声是一般是以 1/f的速率下降,然后接着后面是平坦的带宽噪声。
所以是否可以考虑通过读取“INPUT−REFERRED NOISE vs FREQUENCY”中的数据来建立不同增益的整个频段(1~10k)的放大器噪声模型来实现输出噪声的仿真。如下:
但是这样做的话,需要考虑把外围电阻所产生的热噪声减去,才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输出噪声。
我们就是通过以一种方式,从手册中的“INPUT−REFERRED NOISE vs FREQUENCY”得到输入参考噪声来建立模型的。
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继续跟帖,一起讨论。
感谢您的耐心解答
上面这些只是我的一些意见,如果有什么问题,欢迎继续跟帖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