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维修性设计要求
飞机结构维修性设计的要求
飞机结构维修陛设计必须满足:
①结构设计应满足飞机寿命要求;
②维护使用方便,再次出动准备时间、首翻期、平均维护时间等要符合战术技术指标要求;
③考虑到结构破坏和断裂造成使用维护费用昂贵,对重要结构要按损伤容限和耐久性进行设计,减少维修内容和降低维修技能要求,并符合维修人素工程要求; ④关键受力结构要易于检查,检查困难的部件可按安全寿命设计;
⑤注重可达性设计,同类设备集中布嚣,尽量使设备专业化,模块化。飞机维修口盖设置,要为飞机系统、设备、机件提供良好的可选陛;
⑥经常需要打开的口盖、如压力加油口盖、充氧口盖、电源插座口盖、弹箱口盖等,无论是开启和关闭必须保证维修迅速简便,且毋需使用太多的复杂工具; ⑦应尽量保证维护人员站在地面(不登高)就能进行飞机日常维护的大部分工作; ⑧在维修中需要更换的机件应保证其互换性,并易于使用者更换;
⑨注意防差错设计,以保证使用维护安全性。
结构设备布置
结构设备布置应满足:
①设备舱按专业和维修频度相对集中布置。维修频度不高的设备布置在上舱,需要经常维修、检查的设备布置在下舱,机载设备集成模块化、专业化。拆装为抽屉式,按维修频度及重要程度进行合理布置;
②进入设备舱要有专门的快卸式维修通道,使得各专业可同时作业,以提高维修效率;
③采用统一设计的设备安装支架,方便设备拆装,缩短了维修时间,提高维修效率。
④对每个起落都要用的压力加油口、充氧接嘴、地面电源接线嘴等要布置在容易接近,操作方便。相应的口盖要不用工具即可快卸开启;
⑤在飞机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偶然损伤,不能与机体同寿命的组件,应设计成可拆卸结构,便于维修。
可达性与可检性设计
可达性的具体指标是用飞机的开敞率来表示的,即飞机表面可打开的舱盖和口盖净开口面积占飞机表面的百分比,也就是飞机开敞率的高低标志着飞机可达性的好坏。开敞率高的飞机不仅便于拆装、检查,还可大大缩短排除故障的时间,从而提高飞机的良好率、出勤率。现代先进军用飞机的开敞率已达50%以上对重要的接头设计要有一定可揎性、可达性;无法检测的重要结构要选用性能好的材料和增加剩余强度系数,以减少结构损伤可能性。
3.3 互换性设计
对故障率高、容易损坏、关键性的零部件要具有良好的互换性和必要的通用性。修改零、部件设计时,不要任意更改安装的结构要素,以免破坏互换性造成整个装备或系统不能配套。若需做某些改进,应及时征求订购方的意见,尽量做到新老产品之间能够互换使用。常用的互换性项目如雷达罩、舱门、口盖、通用标准件等,应备外场更换件,以适应战地抢修需要。
3 4 防差错设计
防差错设计是维修性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口盖的快卸锁存在假锁现象,在飞行中就会飞掉,甚至飞进进气道,造成发动机停车。按防差错设计要求,应避免或
第1 / 2页
消除在使用操作和维修时,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即使发生差错也能立即发觉并纠正。外形相近而功能不同零件,在安装时容易发生差错的零部件,结构上应加以限制或有明显的识别标记。设计时注意以下几点:
①避免采用对称形状的口盖.如长方形口盖不采用四边直角.而是一边为直角,另一边为圆角,或采用五边形;
②对称形状口盖不采用对称紧固件布置;
③采用明显标志,如标明口盖名称;快卸锁上锁后应有明显标志。
④对于外场使用中容易发生维修差错的重点设备或部件采用“错位装不上”措施。 4 口盖设计
口盖设计好坏直接影响到飞机维修性、可达性和安全性,应按照总体布置、系统设备安装等协调口盖位置、大小、开启方式和频度等。机体上设置各种各样的使用维护口盖,它们主要用于每次飞行前、后检查的项目,如发动机舱口盖;定期检查的项目,用于修理、调整、填充、分解或更换设备的项目,如加油口盖;为机体结构本身定期进行检查的项目,如为检查关键件和重要件的裂纹、变形、腐蚀等方面而提供的良好通道。经常对外场使用口盖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改进设计。对实践证明良好的方法要继承,如密封荆XM60/HL04—1025H 防水密封措施较好,通用的快卸锁4A2—306、4A2—309、HB2—32,不用工具快卸锁HB2—12等。对口盖刚度、台页布置要综合考虑设计,提高口盖锁搭接量和口盖刚度。此外,对维修口盖的连接件,尽量统一品种、规格,尽可能地减少连接件的数量,使外场易于更换维修。
总之,维修性要求:
1.1 简化产品和维修操作
1.2 具有良好的维修可达性
1.3 提高标准化和互换性程度
1.4 具有完善的防差错措施及识别标记
1.5 检测诊断准确、快速、简便
1.6 要符合维修的人、机、环工程的要求
1.7 考虑预防性维修、战场损伤抢修及不工作状态对维修性的 影响(尽量设计成不需要或很少需要进行预防性维修,避免经常拆卸和维修;若必须进行预防性维修,也应使其简便、迅速,减少维修的内容和频率。应当减少和便于在储存、待机等不工作状态的维修。
尽可能采用不工作状态无维修设计的产品;不能实现无维修设计的产品,应减少维修的内容与频率,并便于检测和换件。)
1.8 保证维修安全
维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