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研发问答 > 手机设计讨论 > 高通手机平台交流 > 天府新区,“造新城”更要“成大市”

天府新区,“造新城”更要“成大市”

时间:10-02 整理:3721RD 点击:
成都市五大兴市战略,第一位便是交通先行,而目前成都市的交通状况却不让人乐观。本来环状的城市规划布局对于交通就有弊,加上地铁、二环路双快、城市主干道等庞大的交通施工,高峰时段,下班穿城回家几乎快要上半天班的时间。
  而在成都离世界最近的地方——天府新区,产城融合,是成都在对其规划、建设时的发展方向。那么产城融合到底该如何让城市功能更加完善、科学,并且尊重自然,新城建设如何集聚人气,避免沦为入住率低下的“空城”?如何完善功能,避免成为仅仅是居住地的一座“睡城”?  
  2010年,在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从法国罗—阿大区的中等密度城市集团化管理案例,到德国汉堡之家的哈芬新城改建项目,再到中国成都活水公园……它们从不同的角度演绎居住、娱乐和办公的有机融合,彰显出为美好生活而“混居”的现代理念。  
  2011年年末,天府新区开建,成都率先将“城市最佳实践区”诠释的一系列创新理念逐渐落地生根。公共服务设施、生态型居住小区与先进制造、研发和生产性服务业的综合基地错落分布,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适度融合……复合型社区的美好图景一步步变为现实。  
   那么,天府新区在“造城”和“成市”过程中,如何解决“产城两张皮”,推动生产、生活与生态相融?
  通过观察国际上一些城市发展的案例不难发现,解决这一悖论的关键在于“职住平衡”,即通常所说的产城融合。它要求就业岗位和居住地临近,便于人们就近工作和居住。只有“职住平衡”才能使通勤更多地发生在各个中心的内部,避免一股脑地涌向市中心。
  在实践中,诸如巴黎、东京、新加坡、香港等国际大都市纷纷在中心城区周围建设新城或新市镇,有效缓解了单中心结构带来的弊端,取得不俗成效。同时,在规划和设计理念上,欧洲的“田园城市”、卫星城、新城、有机疏散等理论始终坚持多中心的理念;美国在低密度蔓延郊区化之后,种种弊端不断遭受批评,也转而倡导具有多中心理念的新城市主义和精明增长管理。可见,多中心取向和紧凑型城市理念已逐渐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共同选择。
  天府新区在建设过程中注重依托区域自然、交通、地块优势,注重吸引中小企业入驻,注重基础教育、医疗等设施投入和交通改善,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商业配套较协调,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融合, 在吸引投资、凝聚经济发展力量上游刃有余。
  然而,新城在经济职能上不应局限于制造业和基础功能,也不应只是服务于某个区县的地方中心城市,而要赋予高能级综合功能。产业业为城市居民提供就业,城市为产业人员提供生活设施,相互依托,互为因果。只有产城融合、具有综合功能的新城,才能充满活力和吸引力,才能不断发展壮大。新城建设必须以宜居、宜业为重要目标,既要“造好城”,更要“成大市”,深入推动产城融合。
  一方面要有拉动经济的基础发力点,一方面还得有商业、文化、旅游等配套资源与之呼应。位于天府新区南大门的云端国际产业城,在天府新区树立起了产业园、工业经济的典范。  
  在宏观上云端国际产业城打造天府新区唯一一个集智能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研发孵化和商务配套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城。而在微观上随着云端国际产业城基础、商业等配套的不断完善,将极大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通过对于先进的生产和管理方式也可以带动该区域的企业走先进的生产和管理道路,促进企业逐步向规模化发展,产品结构、技术结构逐步优化,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产业城还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如迁入人口增加,促使住房需求量增加,进而促进商业和建筑业的发展,交通行业及服务行业也随之发展。同时刺激邮电通讯、信息、金融、运输、旅店、餐饮、商业、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
  城市是人们居住、就业、生活的栖息地,具有多样化功能。小到产业城,大到天府新区, 城市内在的运营理念始终以城市与人的和谐相融为宗旨,天府新区再“造新城”的同时更要“成大市”,从根本上解决产城一体化,造活城市经济、提升城市人文水平,最终为成都走向世界做出积极、重要的贡献。

发这个文章,你是要干啥?能让我这个在漂泊10+的游子回去有份工作不嘛?嗯?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