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EDA网,见证研发工程师的成长!
首页 > 研发问答 > 硬件电路设计 > 电子工程师杂谈 > 怎么看待智能硬件?

怎么看待智能硬件?

时间:10-02 整理:3721RD 点击:
     不论是从消费者的需求角度还是企业谋求长远发展的角度,瞄准高端市场和海外市场都将成为中国智能手机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对于可穿戴设备的竞争,业内人士表示,智能手机还不用担心被其取代。
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高”“出海”
  

      一份来自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数据显示,中国市场第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较上年同比下滑4.3%,这在六年来尚属首次,中国90%的智能手机普及率甚至超过了美国和欧洲市场。该机构预还曾测称,今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整体增速将继续放缓,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增速将由去年的27.6%收窄至11.3%
  
      中国手机联盟秘书长王艳辉对此表示,这说明中国手机目前进入了换机市场,过去三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速很快,因为正处在功能机向智能机转换的市场环境中,而现在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有手机需求的消费者大都是换机需求,价格不再是消费者购买手机的关键因素,所以手机厂商以前的价格战策略难再奏效,一些低端手机厂商将面临淘汰,而一些高端手机品牌或者有特点的手机品牌将存活下来。
  
      为了顺应消费者的换机需求,生产厂商也都纷纷“换机”,开始让产品“登高”,在性价比上大做文章。以千元机市场为例,千万像素摄像头、8核CPU、较长待机时间几乎已成为标准配置。目前,千元机市场比较活跃的小米、荣耀、魅族和大神等品牌手机,都在不断升级手机产品。
  
      中兴通讯执行副总裁曾学忠表示,千元档手机已经从过去简单拼配置、拼性价比进入到拼创新、拼价值的时代。中兴通讯的中兴威武第三代手机,在硬件、界面、设计、影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把在中高端手机中流行的金属机身、指纹识别等功能引入产品。酷派副总裁周明毅则表示做高端机也是为了保证研发和积累实力。
  
      在发展高端机的同时,许多手机厂商也正在让自己的产品“出海”。
  
      来自IDC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高达84%,而功能机仍占据手机整体市场71%的份额,与三四年前中国国内市场相似的格局让手机厂商看到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因此,目前中国的多家手机厂商已经在布局印度市场,金立宣称去年在印度市场出货量超过400万部;VIVO在印度每个邦找到了不同的一级代理商;一加则与亚马逊印度达成了独家合作协议。在生产方面,华为已获得“准许在印度开展手持设备制造业务”的生产批准,小米也明确表示将在印度制造手机。
  
      此外,7月下旬,小米与互联网专车企业Uber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合作推出了“小米NOTE即时配送”等营销活动。一加手机也将在海外开设线下体验店,其中印度两家、欧洲四家、美国两家、印尼一家。
  
同质化严重、专利短板等问题仍待解决
  
      尽管国内的手机厂商制定了“登高”、“出海”的发展计划,但也并非一帆风顺,国产智能手机仍然存在着同质化严重、专利短板等一些问题。
  
     通信行业资深专家刘启诚认为,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可以说就是一个组装工厂,像手机操作系统、芯片、屏幕、摄像头、闪存等核心技术方面,中国智能手机可以说一个都不占,几乎全部都是采用国外厂商生产的产品。
  
     正是由于智能手机的主要零部件和解决方案目前仍由高通、联发科、索尼等少数几家厂商供应,导致我国智能手机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国内厂家的利润率也比较低。从2014年的智能手机市场来看,同一时间段内各家厂商推出的旗舰产品,采用了几乎相同的硬件配置,主要在操作系统的优化上有所区别。据业内预测,这一趋势将在2015年延续。
  
     另据苹果2015财年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产品毛利率达39.7%。另据美林证券预计,2015年三星毛利率将为10%-15%,而华为、小米将处于10%左右,其他的国产手机厂商毛利率还要更低。
  
     面对困境,国产品牌也已经开始着手解决。华为麒麟芯片已经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不仅满足8核、4G等手机业前沿要求,还在全球首个支持Cat6,这一点连手机芯片行业两大巨头高通、联发科也还没做到。据预测,搭载麒麟芯片的荣耀畅玩4X和荣耀4C都将成为千万级的千元机。
  
     此外,专利问题将会成为中国手机厂商“出海”的一块短板。“一旦走出国门,国产智能手机肯定会遭遇外资品牌的专利敲打,这对国内智能手机厂商是比较痛苦的。”刘启诚表示,中国手机厂商,只有华为、中兴,外加上收购摩托罗拉的联想,会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其他的手机厂商所谓的专利,往往都是集中在外观设计等领域,在技术层面则近乎毫无积累。他指出,面对专利的压迫,国内厂商别无二法,就是要花费大量时间、资金投入,慢慢弥补自身专利短板,以立足于国际市场。
  
智能手机是否会被可穿戴设备取代?
  
     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从BP机的消失,到功能机被智能机慢慢取代,再到目前谷歌、苹果、诺基亚、HTC等知名企业纷纷涉及可穿戴设备,这些现象都会让人们不禁想问如今备受关注的可穿戴设备是否会取代只能手机呢?
  
     关于这个问题,许多业内人士给出的答案是“不会”。虽然厂商们为穿戴设备能够取代智能手机做出了很多努力,但谷歌眼镜不得已转向企业和AppleWatch销量暴跌似乎也在一个侧面回答了这个问题。
  
     一方面,穿戴设备非刚需。消费者很难长期佩戴一块智能手表或一个手环--抛弃的周期通常是按月或按周计。
  
     另外,从创新力度看,穿戴设备与只能手机相比只是“位置的转移”,而非“功能的跃升”。不管是手表、手环还是谷歌眼镜,都只是把智能手机已有的功能转移或局限到某一个地方,比如谷歌眼镜就是把手机摄录功能和眼睛绑在一起,这样做在某些专业领域有时会有用,但一定不是常态。
  
     而即使是在可穿戴设备领域内也没有发生像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的现象,原因也是功能创新上的乏善可陈。比如许多手环类产品的功能大多集中在计步器、睡觉时钟、智能闹钟、测量心率脉搏等等。
  
     再从交互方式看,任何穿戴设备与人的互动都敌不过眼睛、耳朵、手指与手机的“三位一体”联动。除非有一种设备能让眼睛、耳朵、手、脚这四大人类活动最频繁的“部件”全部联动,否则集大成者产品的形态,始终都只能是手机。
  
对此,业界人士称,目前可穿戴设备的状况依然是“极客玩物,忠诚度低,难以普及”。

Copyright © 2017-2020 微波EDA网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