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工作了20年的电子工程师谈入职面试
从走出校门,我们会遇到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坎——选择职业。
如果幸运,在学校我们已经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擅长什么,这时只需要向这个目标前进就是了。一定有另一些人后悔在学校晃荡了那么长时间,没关系,后面还有时间,只要不继续荒废就完全没有问题。可以说走出校门的第一份工作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所有人几乎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以我参加的无数次面试的经验来看,如果一个公司准备招毕业生做工程师,都做好了新人白纸一张的准备,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之所以有学校和学历的差别,大多是为了在条件差不多的时候有个选择的依据。如何理解“条件”?不同的公司或boss会有不同的文化和偏重,但我想有两点是都会看中的,能力和态度。
能力包括:清晰敏捷的思维,逻辑能力(是不是能把一件事的前因后果解释明白)。思维和逻辑是技术工程师职业素质的基础,如果没有这1%,后面的99%效果会大打折扣。工作2、3年后最好自我审视一下,或许需要调整职业方向,自己要对自己负责。
态度包括:对工作的热情,对几年内职业目标的规划,对事件的反应。等等。最后这个有点晦涩,具体说就是对提问对变化对挑战的回应,有一种回应是本能的,比如恐惧、愤怒、排斥、敌视、狂喜。另一种回应是理智的,比如思考、倾听、讨论、建议、双赢等等。
回来说面试,事先准备一下是需要的。不要因为一下想不起来学过什么课做过什么事临场乱了阵脚,影响自己在思维和逻辑方面的加分。长远的职业规划不是必须的,但最好有个清晰的3年规划,3年后准备达到什么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准备怎么提高自己的能力。一般来说,可能希望3年以后研发工程师对本公司产品技术及应用有大致了解,熟悉研发测试流程,可以在“老手”的安排下独立完成一些子系统的设计任务。当然,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也许有些公司不愿意等3年时间,能从面试官嘴里问出来再临场调整自己的规划时间是最好不过了。无论如何,事先想好有哪些目标还是很重要的。表达对工作的喜爱和热情不用多说,一定会有加分,如果能有一两个事例来佐证效果会好得多。“对事件的反应”,这点不好概括,不同HR有不同的办法和问题,而且涉及到个人性格和主观判断,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我个人会偏向能思考倾听讨论建议双赢的人而且非常偏向。
当我们有幸(或者不幸)做了3年工程师,其间可能经历了不计其数的白眼责备使唤,这时会遇到第二个坎——我真的喜欢做工程师或适合做研发吗?
我觉得是时候审视一下了,是不是比周围大多数同辈分的家伙“混”得好?是不是已经引起boss注意了?是不是手里的这点东西已经游刃有余想做点别的了?会上老鸟们是不是已经愿意听我把话说完了?最重要的是,我喜欢做些更“高级”更复杂更完美的玩意儿吗?这只有自己最清楚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时候放弃也许意味着更好的发展。“是时候”的意思是无论怎么变都不会有太大损失,三年时间,除了技术,我们还大致明白了一个公司里的那点事儿,有些什么人、哪些种人、人和人之间都怎么“对付”的。这些经验以后到哪儿都有用,不算浪费时间。
不做技术以后的事我没经历过,不能瞎说,说说接着做技术的事吧。这时候我们会对设计有一些想法了,成就了前面三年的正果——价值。可是好像不管对错,大boss总是听老鸟们的。是的,这才是真正的第二道坎——信任。信任几乎是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等我们知道了“信任”带来的好处和“信任”来之不易,相信每个人都会珍惜。
“信任”这个话题似乎太大了,不是我一下能说得清楚的,想到哪儿说哪儿吧。信任不全是结果导向,即——不是技术强结果好就一定能得到信任。旁门左道的东西毕竟不是主流,不提也罢。除了技术,我们得学会一些其他的能力。比如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用当初简历里写的“清晰的思维严谨的逻辑”把想法写在 .doc 或 .ppt里——目的、计划、技术方案、数据、背景资料。讲给老鸟和老板听。只要思路数据是认真严谨的,无论对错或老鸟认同与否,我们已经站在老鸟的身后了。“表达能力”非常非常非常重要,是大多数搞技术的短板,不少工程师敲了十几年的键盘就是写不好ppt。绝大多数情况下,工程师把目的、方案、计划(或结果)说清楚就可以算及格了;让听众听懂你的逻辑,可以得70分;能吸引听众注意力,80分;能得到听众的赞许或建议,90分;能得到听众的money,100分,完全信任。有很多怎么写PPT的教程,技巧不多说了,因为我也不是高手。艺多不压身,及格以上,技巧确实会带来一些加分。
再比如“系统”的能力,不管软件硬件复杂简单,总是有设计需求、需求分析、设计输入、构架/概念、细节/代码、设计输出、设计验证等等过程,有时间、资源的限制,中间还会穿插各种技术审核、质量流程,如何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不同方案,如何控制风险和质量,如何应对变化,如何获得支持和资源。对公司来说,这些都是一个雇员的价值所在。价值和信任大多数情况是相辅相成的。
还有“合作”的能力,在有些地方叫“领导力”,但基于我个人的性格和理念,极不喜欢这些地方神话了的“领导力”,恕我继续称之为合作能力。更通俗一些,以我的理解,是“达成目标”的能力,一个各种理念、技巧的集合。前面提到的思考、倾听、行动、双赢等等都是达成目标所需要的态度,有志青年们不妨给自己洗洗脑。然后去拿下其他各项技巧学分。
。
。
不同的人会花费不同的时间跨过上面那道信任的坎,不幸的人直到退休都迈不过去。我们已经有了饭票,是老鸟了,下面是第三道坎——创新。这似乎更关乎于理想和信念,我不敢妄断它对于别人的意义,至少对我是不能放弃的,因为多年在业界顶级公司做顶级产品,没有什么能拿来copy的,如果不outstanding 和 differentiating 怎么混得下去?即使哪天我不在这个环境里,没了固定饭票,恐怕也离不开这个信念了。
剩下还会有什么坎,我不知道,也要去摸索。感觉写得有点虎头蛇尾,而且犯了一个presentation的忌,不知道听众想得到什么,只是一味show自己的逻辑。学校对我来说有些久远了,很难仔细回想遥远的来路,请各位见谅。如果能让您略微心有所想,也算我没白码这些字。
2013.11.18 晨
P.S. 有不同意见尽管拍砖,虽然我不一定同意您的观点,但我会捍卫您说话的权利.
应届生找工作,企业更多地看重的是有没有可培养性,是不是一块好材料,而这就体现在态度和能力上
以为是教我画板子呢
肺腑之言啊,讲的很实在
态度、可塑性,受教了,感谢分享。
受教了,正好马上就要找工作了,十分感谢!
谢谢老大帮我整理版面。
对于“创新”,不敢说是最高境界,但至少是有志于技术研发职业的灵魂。我把它放到最后,是因为真正的创新要基于对事情的充分了解和个人的能力储备。现实中实现创新的机会可能并不显而易见,和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老板的目标老大的水平都有关系,我们山寨之国的现状就很能说明问题,但是不要因此放弃你的灵魂,做个有信仰的人,生命才有意义。产业转型不全是顶层设计的事,机会留给每个有心人。
肺腑之言,作为一个初学者。要好好学习
的确,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吧
很多时候容易放弃,导致错过很多的机会
毕业一年,在一家外企做测试,目前正处于迷惘期,感觉自己好像不想做测试,但是又不知道换个什么方向,自己能做什么
一定要有个长远一点的目标,看看现在做的事是不是对这个目标有帮助,怎么做才能有帮助,同样一个工作,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关注点,想办法找到对自己有帮助的关注点。
找到一个合适的目标不是件简单的事,会有很多反复和修正,但一定要去考虑。想看看自己目前的工作还有哪些发展空间,或干脆重新找自己喜欢的职业,我想有一个办法是多看看招聘信息,先看看一些高级职位的jd就能知道有多大空间,再看以下级别的jd就能知道需要哪些过程和知识。
说的很实在,很好,收用了!
嗯,不错,这个确实是个好办法。对于给自己定一个长远的目标也很有帮助,受教受教
学习了..
毕业两年,在这家公司做了一年了,说是在研发部门,可是感觉自己没什么进步,看着大家都懂很多,自己就是个门外汉,还停留在看的层面,很着急,有时候很动摇,觉得自己不适合做技术。是不是技术就是自己熬个3.5年的就懂得差不多了,,不被认可的感觉真的很难受,也许就是您说的信任!
LZ写的很真实啊,有感触。谢谢
能力和态度,说得焊好·~~~~~~~~~~~~~~~~~~
好帖子,很不错
那小编你说年轻人,进大厂好还是进小厂好呢?
看到很多讨论入职面试的帖子,作为一个做了20年研发的电子工程师,想说说自己的想法。也许因为我在巨无霸式的企业里工作了太长的时间,认识会有一些局限,不过希望能起到一些参考价值。
从走出校门,我们会遇到职业生涯的第一个坎——选择职业。
如果幸运,在学校我们已经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和擅长什么,这时只需要向这个目标前进就是了。一定有另一些人后悔在学校晃荡了那么长时间,没关系,后面还有时间,只要不继续荒废就完全没有问题。可以说走出校门的第一份工作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所有人几乎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以我参加的无数次面试的经验来看,如果一个公司准备招毕业生做工程师,都做好了新人白纸一张的准备,不管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之所以有学校和学历的差别,大多是为了在条件差不多的时候有个选择的依据。如何理解“条件”?不同的公司或boss会有不同的文化和偏重,但我想有两点是都会看中的,能力和态度。
能力包括:清晰敏捷的思维,逻辑能力(是不是能把一件事的前因后果解释明白)。思维和逻辑是技术工程师职业素质的基础,如果没有这1%,后面的99%效果会大打折扣。工作2、3年后最好自我审视一下,或许需要调整职业方向,自己要对自己负责。
态度包括:对工作的热情,对几年内职业目标的规划,对事件的反应。等等。最后这个有点晦涩,具体说就是对提问对变化对挑战的回应,有一种回应是本能的,比如恐惧、愤怒、排斥、敌视、狂喜。另一种回应是理智的,比如思考、倾听、讨论、建议、双赢等等。
回来说面试,事先准备一下是需要的。不要因为一下想不起来学过什么课做过什么事临场乱了阵脚,影响自己在思维和逻辑方面的加分。长远的职业规划不是必须的,但最好有个清晰的3年规划,3年后准备达到什么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准备怎么提高自己的能力。一般来说,可能希望3年以后研发工程师对本公司产品技术及应用有大致了解,熟悉研发测试流程,可以在“老手”的安排下独立完成一些子系统的设计任务。当然,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也许有些公司不愿意等3年时间,能从面试官嘴里问出来再临场调整自己的规划时间是最好不过了。无论如何,事先想好有哪些目标还是很重要的。表达对工作的喜爱和热情不用多说,一定会有加分,如果能有一两个事例来佐证效果会好得多。“对事件的反应”,这点不好概括,不同HR有不同的办法和问题,而且涉及到个人性格和主观判断,没有对错,只有适合不适合,我个人会偏向能思考倾听讨论建议双赢的人而且非常偏向。
当我们有幸(或者不幸)做了3年工程师,其间可能经历了不计其数的白眼责备使唤,这时会遇到第二个坎——我真的喜欢做工程师或适合做研发吗?
我觉得是时候审视一下了,是不是比周围大多数同辈分的家伙“混”得好?是不是已经引起boss注意了?是不是手里的这点东西已经游刃有余想做点别的了?会上老鸟们是不是已经愿意听我把话说完了?最重要的是,我喜欢做些更“高级”更复杂更完美的玩意儿吗?这只有自己最清楚了。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这时候放弃也许意味着更好的发展。“是时候”的意思是无论怎么变都不会有太大损失,三年时间,除了技术,我们还大致明白了一个公司里的那点事儿,有些什么人、哪些种人、人和人之间都怎么“对付”的。这些经验以后到哪儿都有用,不算浪费时间。
不做技术以后的事我没经历过,不能瞎说,说说接着做技术的事吧。这时候我们会对设计有一些想法了,成就了前面三年的正果——价值。可是好像不管对错,大boss总是听老鸟们的。是的,这才是真正的第二道坎——信任。信任几乎是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等我们知道了“信任”带来的好处和“信任”来之不易,相信每个人都会珍惜。
“信任”这个话题似乎太大了,不是我一下能说得清楚的,想到哪儿说哪儿吧。信任不全是结果导向,即——不是技术强结果好就一定能得到信任。旁门左道的东西毕竟不是主流,不提也罢。除了技术,我们得学会一些其他的能力。比如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用当初简历里写的“清晰的思维严谨的逻辑”把想法写在 .doc 或 .ppt里——目的、计划、技术方案、数据、背景资料。讲给老鸟和老板听。只要思路数据是认真严谨的,无论对错或老鸟认同与否,我们已经站在老鸟的身后了。“表达能力”非常非常非常重要,是大多数搞技术的短板,不少工程师敲了十几年的键盘就是写不好ppt。绝大多数情况下,工程师把目的、方案、计划(或结果)说清楚就可以算及格了;让听众听懂你的逻辑,可以得70分;能吸引听众注意力,80分;能得到听众的赞许或建议,90分;能得到听众的money,100分,完全信任。有很多怎么写PPT的教程,技巧不多说了,因为我也不是高手。艺多不压身,及格以上,技巧确实会带来一些加分。
再比如“系统”的能力,不管软件硬件复杂简单,总是有设计需求、需求分析、设计输入、构架/概念、细节/代码、设计输出、设计验证等等过程,有时间、资源的限制,中间还会穿插各种技术审核、质量流程,如何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不同方案,如何控制风险和质量,如何应对变化,如何获得支持和资源。对公司来说,这些都是一个雇员的价值所在。价值和信任大多数情况是相辅相成的。
还有“合作”的能力,在有些地方叫“领导力”,但基于我个人的性格和理念,极不喜欢这些地方神话了的“领导力”,恕我继续称之为合作能力。更通俗一些,以我的理解,是“达成目标”的能力,一个各种理念、技巧的集合。前面提到的思考、倾听、行动、双赢等等都是达成目标所需要的态度,有志青年们不妨给自己洗洗脑。然后去拿下其他各项技巧学分。
。
。
不同的人会花费不同的时间跨过上面那道信任的坎,不幸的人直到退休都迈不过去。我们已经有了饭票,是老鸟了,下面是第三道坎——创新。这似乎更关乎于理想和信念,我不敢妄断它对于别人的意义,至少对我是不能放弃的,因为多年在业界顶级公司做顶级产品,没有什么能拿来copy的,如果不outstanding 和 differentiating 怎么混得下去?即使哪天我不在这个环境里,没了固定饭票,恐怕也离不开这个信念了。
剩下还会有什么坎,我不知道,也要去摸索。感觉写得有点虎头蛇尾,而且犯了一个presentation的忌,不知道听众想得到什么,只是一味show自己的逻辑。学校对我来说有些久远了,很难仔细回想遥远的来路,请各位见谅。如果能让您略微心有所想,也算我没白码这些字。
2013.11.18 晨
P.S. 有不同意见尽管拍砖,虽然我不一定同意您的观点,但我会捍卫您说话的权利.
应届生找工作,企业更多地看重的是有没有可培养性,是不是一块好材料,而这就体现在态度和能力上
以为是教我画板子呢
肺腑之言啊,讲的很实在
态度、可塑性,受教了,感谢分享。
受教了,正好马上就要找工作了,十分感谢!
谢谢老大帮我整理版面。
对于“创新”,不敢说是最高境界,但至少是有志于技术研发职业的灵魂。我把它放到最后,是因为真正的创新要基于对事情的充分了解和个人的能力储备。现实中实现创新的机会可能并不显而易见,和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和老板的目标老大的水平都有关系,我们山寨之国的现状就很能说明问题,但是不要因此放弃你的灵魂,做个有信仰的人,生命才有意义。产业转型不全是顶层设计的事,机会留给每个有心人。
肺腑之言,作为一个初学者。要好好学习
的确,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吧
很多时候容易放弃,导致错过很多的机会
毕业一年,在一家外企做测试,目前正处于迷惘期,感觉自己好像不想做测试,但是又不知道换个什么方向,自己能做什么
一定要有个长远一点的目标,看看现在做的事是不是对这个目标有帮助,怎么做才能有帮助,同样一个工作,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关注点,想办法找到对自己有帮助的关注点。
找到一个合适的目标不是件简单的事,会有很多反复和修正,但一定要去考虑。想看看自己目前的工作还有哪些发展空间,或干脆重新找自己喜欢的职业,我想有一个办法是多看看招聘信息,先看看一些高级职位的jd就能知道有多大空间,再看以下级别的jd就能知道需要哪些过程和知识。
说的很实在,很好,收用了!
嗯,不错,这个确实是个好办法。对于给自己定一个长远的目标也很有帮助,受教受教
学习了..
毕业两年,在这家公司做了一年了,说是在研发部门,可是感觉自己没什么进步,看着大家都懂很多,自己就是个门外汉,还停留在看的层面,很着急,有时候很动摇,觉得自己不适合做技术。是不是技术就是自己熬个3.5年的就懂得差不多了,,不被认可的感觉真的很难受,也许就是您说的信任!
LZ写的很真实啊,有感触。谢谢
能力和态度,说得焊好·~~~~~~~~~~~~~~~~~~
好帖子,很不错
那小编你说年轻人,进大厂好还是进小厂好呢?
面试很多次,都没好,学习经验了
写得非常不错啊
hao.
hao1...
前辈总能道出其中的道理
技术…信任…创新。说得很好,谢谢分享
受教‘’‘’‘’‘’‘’‘’‘’‘’‘’‘’‘’‘’‘’‘’‘’‘’‘’‘’‘’‘’‘’‘’
受教!
非常感谢分享心得,受教了
肺腑之言,还能一个个解答,可敬也!学生毕业三年,一直游走在电子边缘,制程类,现在发誓要学数电模电,不知道高中水平的我能否吃得消?
能力这个说得太宽泛了 能力二字包含的东西太多了,
写的很好
应届生找工作,企业更多地看重的是有没有可培养性,是不是一块好材料,而这就体现在态度和能力上
转自:平和琯溪蜜柚产业网:gxmycy.99114.com
“不管软件硬件复杂简单,总是有设计需求、需求分析、设计输入、构架/概念、细节/代码、设计输出、设计验证等等过程,有时间、资源的限制,中间还会穿插各种技术审核、质量流程,如何根据不同情况提出不同方案,如何控制风险和质量,如何应对变化,如何获得支持和资源。”诚然是软硬件设计上的关键内容,不也是一个企业运营的缩影吗?您已经掌握了其中的真谛,真心学习,谢谢您的分享!
谢谢小编的分享, 顶一下
那小编你说年轻人,进大厂好还是进小厂好呢?
在有饭票的前提下,做自己怎么做都不会累的事。
哈喽!你好!有朋友找电子工程师的吗?我们公司急招电子工程师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