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发牢骚和抱怨是最坏的职场习惯
时间:10-02
整理:3721RD
点击:
抱怨,宛如一条毒蛇,那么它究竟是如何“困住”了那些爱抱怨的人?如何让他们囿于自己“倒霉”的现状,而无法通过自我意识做出改变,甚至步入“越抱怨越失败,越失败越抱怨”的恶性循环之中?也许,我们很想知道,抱怨,它到底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
其实,抱怨“害人”的方式之一,就是让人们把“发泄一下”当成理所当然的事,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恶习。
的确,职场中存在种种危机、压力,会给人们带来不良情绪,这些都在所难免。当有不满情绪时,过于压抑不行,适当地宣泄可以化解压力,也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热情。但发泄过度、没完没了地抱怨,也同样是有害的,这种做法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也不能达到宣泄情感、令人心情愉快的目的,只会让人不知不觉地陷入负面情绪之中,逐渐形成一种可怕的强迫症。
要知道,“减压”的方式也是分为健康和不健康的。健康的减压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向亲朋好友求助、参与体育锻炼或是试着通过“移情设想”,从旁人的角度来看待自己面临的难题。
某家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阿明,他化解压力的办法就是每隔几个月“请假一天”。公司里没人知道这一天他干什么去了,仅有几个好友知道他的“秘密”——其实,每次请假,他都是坐上几个小时的火车,来到邻省的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上,吃一顿他最喜欢的民间小吃,然后,他会悠闲地坐在田埂上,看天上的白云飘来飘去。
“那一刻,我会忘掉工作中所有的烦恼,甚至忘了自己是个职场中人,还以为自己是一个田间的农夫呢。”阿明总是这样对朋友说。阿明会在当天傍晚登上回程的火车,到家已经十点多了。他什么都不想,倒头在床上睡一大觉。第二天,他会觉得自己像被“格式化”了一样,全身充满力量,头脑里充满创意,困扰自己多日的工作问题往往也可以迎刃而解。
阿明的确是找到了一种缓解压力的好办法,可很多人,动不动就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抱怨这个,责骂那个,这显然不是一种健康的减压方式。说实话,抱怨根本起不了减压的作用,它只会让人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
不仅如此,没完没了地发泄,如果不加以克制,时间长了,人还会养成一种动辄责怪别人的习惯,总觉得别人都对不起自己。比如,在他们眼里,老板总是克扣自己应得的工资,上司总是压制自己的才能,同事总是抢自己的功劳,客户总是故意给自己出难题……李建本来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中年“下海”,来到一家民营广告公司。老板很欣赏他的创意和文采,给他一个高管的职务。当时,朋友们都为他高兴,觉得他可以大展宏图了。可几个月之后,不论谁见到他,都听见他在说“情绪话”,比如老板素质太低,同事心眼太小之类。其实,这几个月来,已经有好几项由他创意设计的广告作品在媒体上火暴刊登。按理说,他的事业是很成功的,可他总是受不了一些小小的不顺心,整天牢骚满腹。
后来,他又跳槽去了另一家公司,薪水也猛涨了一大块,可没多久他又愤愤不平起来,说公司里有几个老板的亲戚不但“吃闲饭”,还总坏别人的事。时间不长,他又辞职了。后来,他几年内换了好几个工作,每次都有不同的抱怨:不是老板太抠,就是环境太差;不是同事不配合,就是客户太老土……就这样久而久之,他的名声和人缘都江河日下。到后来,这个行业里稍微好一点的公司都再也不愿意雇用他,他曾想自己创业,但一来缺少资金,二来也没人帮他,最后迫不得已,只好忍气吞声在一个三流的小公司里拿着一份微薄的薪水,混一口饭吃。
当然,他仍然没有改掉爱抱怨的行为,他总觉得命运对自己太不公平。可他不知道,正是那种动不动就发泄情绪的习惯,让他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工作,从而失去了很多机会……其实,喜欢发泄情绪的人,多半有“吹毛求疵”的心态,他们最擅长“宽于待已,严于律人”,总觉得老板对不起自己,命运对不起自己,甚至国家、社会也对不起他们。但他们从来不肯相信这些“连小孩子都懂”的道理:没有付出怎么能有收获?没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哪能有最后的曙光?他们幻想生活会给自己安排好一切,让他们舒舒服服地走向成功。
如果一个人总是做这种“不劳而获”的白日梦,而生活又远远偏离了他那不可能实际的幻想,于是,他只能唠唠叨叨、骂骂咧咧,把随时向亲友、同事发泄情绪当作惟一的办法。
可是,这样做的后果,却是把自己的能力“封顶”了。于是,他们成了自己潜力的最大敌人,成了自己成功路上最大的羁绊。爱发牢骚的人,其实多半是有才华的聪明人,可他们却聪明反被聪明误,鲜有做出大成就的。究竟原因,就是在于他们用抱怨和牢骚彻底地限制了自己。
因此,在某种程上,职场上最坏的习惯之一,也许就是爱发牢骚和不停地抱怨。
其实,抱怨“害人”的方式之一,就是让人们把“发泄一下”当成理所当然的事,久而久之,就成了一种恶习。
的确,职场中存在种种危机、压力,会给人们带来不良情绪,这些都在所难免。当有不满情绪时,过于压抑不行,适当地宣泄可以化解压力,也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热情。但发泄过度、没完没了地抱怨,也同样是有害的,这种做法解决不了任何实际问题,也不能达到宣泄情感、令人心情愉快的目的,只会让人不知不觉地陷入负面情绪之中,逐渐形成一种可怕的强迫症。
要知道,“减压”的方式也是分为健康和不健康的。健康的减压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向亲朋好友求助、参与体育锻炼或是试着通过“移情设想”,从旁人的角度来看待自己面临的难题。
某家公司的人力资源经理阿明,他化解压力的办法就是每隔几个月“请假一天”。公司里没人知道这一天他干什么去了,仅有几个好友知道他的“秘密”——其实,每次请假,他都是坐上几个小时的火车,来到邻省的一个不知名的小镇上,吃一顿他最喜欢的民间小吃,然后,他会悠闲地坐在田埂上,看天上的白云飘来飘去。
“那一刻,我会忘掉工作中所有的烦恼,甚至忘了自己是个职场中人,还以为自己是一个田间的农夫呢。”阿明总是这样对朋友说。阿明会在当天傍晚登上回程的火车,到家已经十点多了。他什么都不想,倒头在床上睡一大觉。第二天,他会觉得自己像被“格式化”了一样,全身充满力量,头脑里充满创意,困扰自己多日的工作问题往往也可以迎刃而解。
阿明的确是找到了一种缓解压力的好办法,可很多人,动不动就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抱怨这个,责骂那个,这显然不是一种健康的减压方式。说实话,抱怨根本起不了减压的作用,它只会让人觉得压力越来越沉重。
不仅如此,没完没了地发泄,如果不加以克制,时间长了,人还会养成一种动辄责怪别人的习惯,总觉得别人都对不起自己。比如,在他们眼里,老板总是克扣自己应得的工资,上司总是压制自己的才能,同事总是抢自己的功劳,客户总是故意给自己出难题……李建本来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中年“下海”,来到一家民营广告公司。老板很欣赏他的创意和文采,给他一个高管的职务。当时,朋友们都为他高兴,觉得他可以大展宏图了。可几个月之后,不论谁见到他,都听见他在说“情绪话”,比如老板素质太低,同事心眼太小之类。其实,这几个月来,已经有好几项由他创意设计的广告作品在媒体上火暴刊登。按理说,他的事业是很成功的,可他总是受不了一些小小的不顺心,整天牢骚满腹。
后来,他又跳槽去了另一家公司,薪水也猛涨了一大块,可没多久他又愤愤不平起来,说公司里有几个老板的亲戚不但“吃闲饭”,还总坏别人的事。时间不长,他又辞职了。后来,他几年内换了好几个工作,每次都有不同的抱怨:不是老板太抠,就是环境太差;不是同事不配合,就是客户太老土……就这样久而久之,他的名声和人缘都江河日下。到后来,这个行业里稍微好一点的公司都再也不愿意雇用他,他曾想自己创业,但一来缺少资金,二来也没人帮他,最后迫不得已,只好忍气吞声在一个三流的小公司里拿着一份微薄的薪水,混一口饭吃。
当然,他仍然没有改掉爱抱怨的行为,他总觉得命运对自己太不公平。可他不知道,正是那种动不动就发泄情绪的习惯,让他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工作,从而失去了很多机会……其实,喜欢发泄情绪的人,多半有“吹毛求疵”的心态,他们最擅长“宽于待已,严于律人”,总觉得老板对不起自己,命运对不起自己,甚至国家、社会也对不起他们。但他们从来不肯相信这些“连小孩子都懂”的道理:没有付出怎么能有收获?没有坚持不懈地努力,哪能有最后的曙光?他们幻想生活会给自己安排好一切,让他们舒舒服服地走向成功。
如果一个人总是做这种“不劳而获”的白日梦,而生活又远远偏离了他那不可能实际的幻想,于是,他只能唠唠叨叨、骂骂咧咧,把随时向亲友、同事发泄情绪当作惟一的办法。
可是,这样做的后果,却是把自己的能力“封顶”了。于是,他们成了自己潜力的最大敌人,成了自己成功路上最大的羁绊。爱发牢骚的人,其实多半是有才华的聪明人,可他们却聪明反被聪明误,鲜有做出大成就的。究竟原因,就是在于他们用抱怨和牢骚彻底地限制了自己。
因此,在某种程上,职场上最坏的习惯之一,也许就是爱发牢骚和不停地抱怨。
不错
的的的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