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蓝”周伟焜——IBM中国之“教父”
时间:10-02
整理:3721RD
点击:
每个大学一毕业就投入到IBM怀抱的人,有一个美丽而有韵味的称呼——“纯蓝”,意为没有受到其他公司文化的感染。当22岁的周伟焜于不经意间成为一名“纯蓝”人时,自己也没有料到会在27年之后成为IBM大中华区的创始人。如今,已经56岁的他,正在努力为IBM中国招募更多的“纯蓝”。作为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周有这个责任。他说:“如果中国所有的大学生都能把IBM当成第一个工作志愿,那么请你想想,IBM该有多强大?”
“纯蓝”经历峥嵘岁月稠。转眼之间,周伟焜坐在IBM大中华区头把交椅上已经7年了。回首往事,历历在目,他说:“对每一个敬业的职业经理人来说,7年时间很长。到目前为止,这是我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个职位,很幸运有7年时间来做一件事情,过去每个职位基本上两三年就走人,走时觉得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这次不同,7年时间我做了很多事情。”
1968年,22岁的周伟焜从香港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成为了一名程序员。3年之后,他做到了开发管理经理的位置上。又一个3年之后,周负责计算中心、编程队伍、系统分析队伍以及培训管理工作,要管的人达到了100多位,直接跟总经理报告。
人生总是有很多意外。1年后的某一天,老板突然问周伟焜是否愿意做销售工作,这是在问已经是三线经理(IBM的经理人分为一线、二线、三线,三线级别最高)的他是否愿意重新回到一个普通员工的职位上。没有犹豫是不可能的,经历了一番激烈的内心挣扎后,他接受了老板的建议,转成了一名普通的销售人员。一年之后,周又做到了三线经理的位置,他用自己的经历和实力证明,不论是做技术还是做销售,他都是一名出色的“纯蓝”。
1988年,周伟焜成为台湾IBM公司的总经理。
又一个3年之后,也就是在1991年,周伟焜想出了一个对日后的IBM发展影响非常大的一个idea——建立IBM大中华区架构。当他把这个建议摆到当时的IBM亚太区总裁桌面上时,得到的回应是热烈的。1994年,IBM亚太区开始筹建IBM大中华区,而此时的周伟焜刚刚在IBM澳大利亚公司服务部副总裁的位置上坐了一年,还不是离开的时候。就这样,周伟焜错过了一手把自己的建议变成现实的机会。直到1995年6月,周的愿望终于有了实现的契机——他回到中国,任职IBM中国总经理。短短的3个月用来熟悉工作环境,3个月之后,周被委以IBM大中华地区首席执行官的重任,开始了一个全新的7年之旅。
CEO经典我问周伟焜,在IBM中国7年之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人的问题”,这个看上去和蔼可亲的IT老帅说。
他说的问题,实际上没有什么特点,哪一个CEO没有遇到人的难题呢?但是,慢慢听下去,就能听到一个经典的“周氏答案”。他说,一开始,怎样选对人建立一个合适的队伍很最困难,但是选择了以后发现这个人不合适,怎么理智地处理才是最困难的,而其中最要紧的就是要在问题还没有变大的时候去发现、去调整,要在“这个人淹死前拉他一把”。“既要保持友谊,又要保留对方的自尊心,还要维护企业的利益”,三个“要”中流露的是他的浓郁的人情味和职业精神。周伟焜坦言:“工作了30多年,这是最困难的事情,但也是最有趣的地方。”
“但是,还是有人不能接受我的方式,离开了我,离开了IBM。”头发已经花白了的周伟焜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笑容里透着一些无奈。但是,短暂的沉默之后,他继续讲述着自己的IBM中国历程。
对于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这个职位的正确理解,决定着IBM大中华区的发展,也决定着周在北京将“盘踞”多长时间。周伟焜说:“我第一次跟联想总裁柳传志吃饭,他笑着问我能待多久,我明白他的意思,因为每次跟他吃饭的IBM中国最高代表都不一样,我也笑着告诉他,肯定能跟他吃第二顿饭。”饭桌上的玩笑,是周伟焜信心的表露,他明白,清楚地处理好总部与中国区的关系,把最适当的信息报告给公司总部,对于自己的工作开展,对于IBM中国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要精确地描述中国市场的潜力,一方面要把握好尺度,让总部了解在中国发展的困难,从而顺利地让既定的发展战略获得支持,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周伟焜出色地做好了这一点,从而也为IBM中国带来了全新发展的一个阶段。
这是周伟焜工作中除了人以外最困难的事情,也是他能在IBM大中华区游刃有余地稳做7年并带领这一地区成为IBM内部发展标兵的有力支撑。他很得意地说:“还好,我比较准确地描述了中国。”这是周伟焜自己眼里,他所做的最经典的两件事情。
“纯蓝”经历峥嵘岁月稠。转眼之间,周伟焜坐在IBM大中华区头把交椅上已经7年了。回首往事,历历在目,他说:“对每一个敬业的职业经理人来说,7年时间很长。到目前为止,这是我工作时间最长的一个职位,很幸运有7年时间来做一件事情,过去每个职位基本上两三年就走人,走时觉得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完,这次不同,7年时间我做了很多事情。”
1968年,22岁的周伟焜从香港大学电子工程系毕业,成为了一名程序员。3年之后,他做到了开发管理经理的位置上。又一个3年之后,周负责计算中心、编程队伍、系统分析队伍以及培训管理工作,要管的人达到了100多位,直接跟总经理报告。
人生总是有很多意外。1年后的某一天,老板突然问周伟焜是否愿意做销售工作,这是在问已经是三线经理(IBM的经理人分为一线、二线、三线,三线级别最高)的他是否愿意重新回到一个普通员工的职位上。没有犹豫是不可能的,经历了一番激烈的内心挣扎后,他接受了老板的建议,转成了一名普通的销售人员。一年之后,周又做到了三线经理的位置,他用自己的经历和实力证明,不论是做技术还是做销售,他都是一名出色的“纯蓝”。
1988年,周伟焜成为台湾IBM公司的总经理。
又一个3年之后,也就是在1991年,周伟焜想出了一个对日后的IBM发展影响非常大的一个idea——建立IBM大中华区架构。当他把这个建议摆到当时的IBM亚太区总裁桌面上时,得到的回应是热烈的。1994年,IBM亚太区开始筹建IBM大中华区,而此时的周伟焜刚刚在IBM澳大利亚公司服务部副总裁的位置上坐了一年,还不是离开的时候。就这样,周伟焜错过了一手把自己的建议变成现实的机会。直到1995年6月,周的愿望终于有了实现的契机——他回到中国,任职IBM中国总经理。短短的3个月用来熟悉工作环境,3个月之后,周被委以IBM大中华地区首席执行官的重任,开始了一个全新的7年之旅。
CEO经典我问周伟焜,在IBM中国7年之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人的问题”,这个看上去和蔼可亲的IT老帅说。
他说的问题,实际上没有什么特点,哪一个CEO没有遇到人的难题呢?但是,慢慢听下去,就能听到一个经典的“周氏答案”。他说,一开始,怎样选对人建立一个合适的队伍很最困难,但是选择了以后发现这个人不合适,怎么理智地处理才是最困难的,而其中最要紧的就是要在问题还没有变大的时候去发现、去调整,要在“这个人淹死前拉他一把”。“既要保持友谊,又要保留对方的自尊心,还要维护企业的利益”,三个“要”中流露的是他的浓郁的人情味和职业精神。周伟焜坦言:“工作了30多年,这是最困难的事情,但也是最有趣的地方。”
“但是,还是有人不能接受我的方式,离开了我,离开了IBM。”头发已经花白了的周伟焜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笑容里透着一些无奈。但是,短暂的沉默之后,他继续讲述着自己的IBM中国历程。
对于IBM大中华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这个职位的正确理解,决定着IBM大中华区的发展,也决定着周在北京将“盘踞”多长时间。周伟焜说:“我第一次跟联想总裁柳传志吃饭,他笑着问我能待多久,我明白他的意思,因为每次跟他吃饭的IBM中国最高代表都不一样,我也笑着告诉他,肯定能跟他吃第二顿饭。”饭桌上的玩笑,是周伟焜信心的表露,他明白,清楚地处理好总部与中国区的关系,把最适当的信息报告给公司总部,对于自己的工作开展,对于IBM中国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要精确地描述中国市场的潜力,一方面要把握好尺度,让总部了解在中国发展的困难,从而顺利地让既定的发展战略获得支持,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周伟焜出色地做好了这一点,从而也为IBM中国带来了全新发展的一个阶段。
这是周伟焜工作中除了人以外最困难的事情,也是他能在IBM大中华区游刃有余地稳做7年并带领这一地区成为IBM内部发展标兵的有力支撑。他很得意地说:“还好,我比较准确地描述了中国。”这是周伟焜自己眼里,他所做的最经典的两件事情。